所需设备
在助手的帮助下,准备好所有的设备,放在无菌的手推车上。
无菌手套和护目镜;目前,在行腰椎穿刺期间,临床医生使用面罩已经成为一种常规做法。
无菌洞巾
氯己定酒精溶液(通常喷洒或用拭子蘸取)
拭子
10 mL 注射器
25 g 针头(橘色)
23 g 针头(蓝色)
1%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剂
脊髓穿刺针(最好使用能防止损伤的笔尖型脊髓穿刺针)
套针(如果使用防损伤针可能用到)
具有三相阀的测压管
3 个透明的样本管(如果怀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需准备 4 个)
含氟化物草酸盐的采血管(灰头),用于检测血糖水平
包扎敷料
禁忌证
颅内压增高,患者可能表现为:
严重头痛
视物模糊
呕吐
意识水平降低
视盘水肿(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视盘肿胀)
对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实施腰椎穿刺可能引起致命性脑疝(小脑扁桃体疝 [coning])。腰椎穿刺可在穿刺部位形成低压分流,在此处,脑脊液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可漏出。由于在脊柱内的脑脊液压力下降,脑脊液和脑组织可能向低压出口(腰椎穿刺处)移位,引起小脑幕裂孔疝或沟回疝,随后导致急性神经系统功能恶化。小脑扁桃体疝 (coning) 可导致昏迷和死亡。仔细选择适合接受腰椎穿刺的患者,并使用 CT 扫描对脑部进行扫描,应该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实施腰椎穿刺的风险。至少应对所有即将接受腰椎穿刺的患者行眼底检查,以在进行操作前查明有无视盘水肿。
凝血障碍:如果存在未得到纠正的凝血障碍,那么腰椎穿刺后有严重的出血风险。包括正在接受肝素、华法林或其他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以及存在凝血缺陷的患者,例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减少或血友病。当凝血异常被纠正时,不再禁忌行腰椎穿刺。
疑似马尾综合征或中央脊髓压迫:马尾综合征可由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肿瘤、脓肿/结核、血肿或创伤引起。症状包括尿失禁或尿潴留(可能无痛)、大便失禁、双腿无力和疼痛。体征可能包括双侧力量(下运动神经元)和感觉下降、肛周(鞍区)感觉下降、肛门张力下降以及双侧踝反射缺失。可通过紧急脊柱 MRI 扫描进行诊断。需将马尾综合征患者紧急转诊至骨科或者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不能通过腰椎穿刺进行诊断。
对局麻药物过敏
患者拒绝接受腰椎穿刺(如果他们有能力这么做)
腰椎上方有蜂窝织炎/脓肿(存在将感染传播至脑脊液的风险)
适应证
行诊断性腰椎穿刺的适应证包括临床怀疑下列疾病:
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或结核感染
脑炎
蛛网膜下腔出血
肿瘤
脱髓鞘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
周围神经病变(例如,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
并发症
出血:少量出血常见,但是硬膜外或脊髓血肿形成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缺陷。如果发生,应紧急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
头痛:高达 35% 的患者可能在腰椎穿刺后发生头痛。[56] 这通常在操作后 48-72 小时发生,可能需要长达 2 周才能缓解。患者可诉持续性双侧钝痛,额叶比枕叶更常见。最具特征性的症状为体位性(直立性)加重(即,患者直立时有头痛,而仰卧时一般无头痛)。人们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脑脊液持续从穿刺部位漏出和颅内低压。还有证据表明,使用可防止损伤的穿刺针(也被称为笔尖式穿刺针)可降低硬脊膜穿刺后头痛的发生率。[57][58][59]如果使用传统针头,可以通过使用能够实操的最细的针头,以及将针头斜面以与硬脊膜纤维平行的方位进针,来预防头痛。如果腰椎穿刺后发生头痛,则对患者进行简单的阵痛和补液,若出现恶心,给予止吐剂。[60] 对于严重或迁延性头痛,可向麻醉科医师咨询硬膜外自体血填充术,这种治疗是指将患者自体静脉血注射到临近的硬膜外腔,使穿刺针眼堵塞。对于治疗腰椎穿刺后头痛,静脉输注咖啡因是一种选择,但是这方面的证据很少。
感染:依从严格的无菌技术能最大程度降低该风险。
神经根头痛或感觉异常:脊髓穿刺针刺激神经或神经根可引起下肢感觉异常。在未置换管芯的情况下拔出穿刺针,可引起神经或蛛网膜组织误吸,进入硬膜外腔。为预防这一并发症,应在拔出穿刺针前置换管芯。[60]
无法采集到脑脊液(干抽):干抽通常由脊髓穿刺针移位导致,最常为侧方移位。通过将穿刺针完全拔出,再次评估患者的解剖结构,然后以正确的角度和正确的位置重新进针,可以进行纠正。对于肥胖患者,常规的脊髓穿刺针可能过短,因而可能需要使用较长的穿刺针。
小脑扁桃体疝 (coning):这一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昏迷和死亡。仔细选择适合接受腰椎穿刺的患者,并使用 CT 对脑部进行扫描,应该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实施腰椎穿刺的风险。
背痛:腰椎穿刺的一种潜在并发症。
术后诊疗
确保仔细处理所有锐器。
应频繁规律进行对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的观察。一项 Cochrane 系统评价发现,在预防硬脊膜穿刺后头痛方面,常规建议卧床休息与穿刺后立即活动相比,并没有益处。[61]
完成申请卡,并对试管进行准确标记,然后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查。
将样本 2、含氟化物管及血样本送至生化检查室,检查蛋白、血糖、pH 值。将样本 1 和 3 送至微生物学实验室,进行显微镜检查、培养及药敏检查(考虑是否进行病毒培养/聚合酶链反应)。如果怀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将第 4 份样本包裹(避光),然后送至生化实验室,检查脊液是否变黄。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