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喉罩的动画演示

所需设备

  • 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

  • 喉罩:中等身材的成年人大致需要 4 号喉罩,但根据体重估算,所需尺寸可从 3 号到 6 号不等

  • 注射器:用于向套囊充气,然后再抽出气体(50 mL;在插入前确保套囊的充气和放气正常)

  • 润滑剂

  • 球囊装置,包括用于预给氧的面罩

  • 抽吸设备

  • 氧气

  • 潮气末 CO2 监测仪(如果可用)

  • 用于固定导管的纱布带

  • 呼吸机。

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 张口困难

  • 上气道完全阻塞。

如果在一开始就明确知道患者需要确定性气道(即,使用气管内插管或气管插管),则应尽早寻求帮助,同时通过简单的方法维持气道开放,直至专业救助人员到场。例如,当遇到一个有严重头面部损伤的患者时。当存在严重过敏反应引起的喉痉挛、吸入性烧伤、近乎溺死或异物时,使用喉罩 (LMA) 可能无效,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气管插管或者高级气道操作。

适应证

  • 呼吸衰竭

  • 麻醉。

喉罩的耐受性在意识水平方面介于口咽通气道和更低的气管插管之间。[70]可以在尝试复苏时插入喉罩。与气管插管不同,喉罩通常可在不中断胸外按压的情况下插入。[71]

即使气管插管已被认为是心搏骤停时气道管理的最佳方法,[71]但仅在有丰富插管经验且有能力进行插管的临床医生在场时,才能进行气管插管。相反,即使是在没有太多经验的医生手中,喉罩也可被有效使用。证据显示,当由无经验人员对麻醉患者进行肺部通气操作时,使用喉罩比使用球囊面罩更高效且更容易。 [71]

并发症

  • 胃内容物误吸

  • 局部刺激

  • 上气道创伤:压力引起病变、神经麻痹

  • 轻度交感神经反应

  • 与不当安置相关的并发症:梗阻、喉痉挛。

术后护理

依据生命支持指南,采用 ABCDE 原则,继续复苏患者。

与气管导管相比,喉罩不能可靠地保护气管。但是,在心搏骤停期间使用喉罩时,误吸物进入肺部不常见。[71]若发生误吸或通气不足,可能需要气管插管或更高级的气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