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慢性腹泻的评估可能很难,有效的评估需要具有极好的临床敏感性。 应首先评估是否为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情况,并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调整。 若初始评估未能明确病因,则应按各系统进行鉴别诊断。

病史和症状很重要。

评估始于详尽的病史采集,注意症状、起病特点、持续时间、旅行史、并发症、饮食(如乳糖、果糖、麦麸等)和药物使用史。 “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有助于对粪便性状进行记录。[4]Bristol stool chart

病史的关键点包括:

  • 腹泻持续时间:慢性腹泻超过4周[1]

  • 每日排便次数:慢性腹泻排便≥3次/d[1]

  • 夜间可因症状而觉醒:功能性紊乱相对少见

  • 便中带血:提示可能为炎症性肠病、恶性肿瘤或缺血性肠病。

相关症状包括:

  • 体重下降{0}/{1}发育停滞(如乳糜泻、炎症性肠病、恶性肿瘤、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慢性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

  • 腹痛(如乳糜泻、克罗恩病、恶性肿瘤)

  • 便秘腹泻交替(如肠易激综合征、粪便嵌塞溢出)

  • 恶心和呕吐(如小肠克罗恩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糖尿病、粪便嵌塞)

  • 便血或黑便(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病、恶性肿瘤)

  • 皮肤改变(乳糜泻、炎症性肠病)。

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可包括:

  • 脂肪痢(如胰腺机能不全、乳糜泻、肝脏疾病、贾第鞭毛虫病)

  • 腹胀{0}/{1}胃气胀(非特异性,但注意肠易激综合征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胃肠胀气(非特异性,但注意肠易激综合征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腹鸣(非特异)

  • 厌食(非特异)

  • 反复感染(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0}HIV{1})

可以导致腹泻的药物包括:

  • 使用缓泻药(可能并非患者自愿使用)

  • 质子泵抑制剂

  •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

  • 奎宁

  • 抗生素(注意艰难梭菌感染)。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通常非特异

主要阳性发现有:

  • 皮疹,如疱疹样皮炎、结节性红斑和坏疽性脓皮病可出现于乳糜泻或炎症性肠病。

  • 淋巴结病或腹部肿块提示感染或恶性肿瘤。

  • 直肠检查有血高度提示黏膜病变,如炎症性肠病或恶性肿瘤。

实验室评估

实验室检查应根据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如在没有旅行史的情况下寄生虫病在北美和西欧并不常见。

应对所有患者进行的基础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电解质、血糖、肝功能、{0}C{1}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腹腔血清学、{2}IgA{3}水平和造血相关检查({4}B12{5}、叶酸、铁蛋白)。 若有条件可考虑行粪便钙卫蛋白检查。 粪便钙卫蛋白有助于鉴别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因为它的阴性预测值较高,有助于从未明确诊断的有症状的腹泻患者中排除炎症性肠病。[5]

造成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出现慢性腹泻的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病例极少,但某些寄生虫(例如贾第鞭毛虫)常见,应取粪便标本进行显微镜检查、培养和药敏检查。为达到足够的特异性,不同的诊断方法所需要的粪便样本数量不同。对于直接免疫荧光法来说,1 份样本可能足够,但显微镜检查需要 3 份样本。

内镜评估

在评估慢性腹泻时,内镜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工具,除非需要治疗的其他疾病很明显,否则需要经常常规要求进行内镜检查,例如严重便秘(不太可能是黏膜疾病)。内镜检查允许对 IBD 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进行迅速可视化的评估,并提供预后信息。组织学评估可证实存在肉眼可见的结肠炎和显微镜下结肠炎。结肠镜下炎症表现可以指导进一步检查,例如在怀疑克罗恩病时,可进一步评估小肠。对于担心自己患有 IBD 或者恶性肿瘤的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可能使他们感到安心。如果怀疑乳糜泻,在同一次就诊时可进行胃镜检查及十二指肠活检。乳糜泻患者显微成像显示绒毛萎缩[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乳糜泻患者显微成像显示绒毛萎缩图像来自于 Daniel Leffler 博士和 Ciaran Kelly 博士,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乳糜泻患者十二指肠黏膜扇贝征和其他包括贾第虫病在内的黏膜紊乱相关的内镜图像[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乳糜泻患者十二指肠黏膜扇贝征和其他包括贾第虫病在内的黏膜紊乱相关的内镜图像图像来自于 Daniel Leffler 博士和 Ciaran Kelly 博士,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

胃肠道出血、贫血或显著体重下降的患者须行紧急内镜检查,以评估进行上消化道和结肠的情况。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