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最后审核时间:六月 2019
最近更新时间:三月 2019

简介

相关疾病

疾病
描述

干燥、皮肤瘙痒,主要表现为红斑、脱屑或水疱;慢性炎症时皮肤屈侧会出现苔癣样变。[1] 在婴儿中,好发于躯体伸侧、面颊和前额。[2] 患者通常有其他特应性疾病的个人史或家族史,比如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2]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患者及家属的教育非常重要,以便使其了解皮肤护理和避免诱发因素的基本常识。[3][4][5] 一线治疗是润肤剂及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 对于一线治疗无效的患者可用其他方法,包括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光疗或免疫抑制剂。 [ Cochrane Clinical Answers logo ]婴儿面部急性特应性皮炎[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婴儿面部急性特应性皮炎Dr A. Heber的个人病例 [Citation ends].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是由直接接触有毒物质引起的,可引起任何人发病而不需要前期致敏。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是一种迟发型过敏反应,需要前期致敏。

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后,二者均引起局部烧灼感、刺痛感、瘙痒、水疱、红斑和肿胀。皮疹通常边界清晰。还可出现色素沉着、裂隙和脱屑。[6]

识别出变应原或刺激物后,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避免继续接触并治愈现有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是减少刺激物的基础及使用润肤剂。[7] [ Cochrane Clinical Answers logo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要减少接触,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重度 ACD 可能需要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由手表带中的镍引发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由手表带中的镍引发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Dr Snehal Desai 的个人病例 [Citation ends].

手掌、足底和/或手指侧缘的复发性多发水疱(1-2 mm),伴瘙痒。汗疱疹发病更急,手、足大疱的出疹更严重。[8] 常见加重因素为刺激,如经常洗手、多汗和应激。 然而,根本病因未知。

治疗的首要目标是识别和避免加重因素。 应就维护有效皮肤屏障机制的策略为所有患者提供指导,例如,频繁使用润肤剂和避免接触刺激物。[9] 对于改变生活方式措施无效的患者,外用糖皮质激素[10][11] 或使用免疫调节剂。[12][13] 对于手掌和足底暴发大疱(汗疱疹)的重度病例,口服糖皮质激素有效。对于难治的汗疱疹,可以应用多种方法治疗,包括光疗、口服免疫抑制剂或镍脱敏治疗。汗疱[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汗疱图片由 Spencer Holmes 医生提供 [Citation ends].

头皮、眉间、鼻唇沟、耳后皮肤和前胸覆有红斑及油腻鳞屑。[14] 该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包括成人头皮屑(头皮糠疹)和婴儿乳痂。无论年龄如何,暴发性脂溢性皮炎(经常为泛发性)可能是 HIV 感染的一个标志。

各种症状很少完全消退。 婴儿脂溢性皮炎(头痂)通常在出生后前几个月内消退。 治疗以症状控制的为主。 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煤焦油、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抗真菌药物可用来治疗。[15][16][17] 当脂溢性皮炎局限于头皮时,洗发露和头皮护理是适当的治疗方法。[18] 婴儿头痂可应用润肤剂如外用橄榄油治疗。 全身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应用于重度疾病,并且避免用于婴儿和儿童。脂溢性皮炎,眉间可见脱屑和轻度红斑[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脂溢性皮炎,眉间可见脱屑和轻度红斑Dr Robert A. Schwartz 个人病例 [Citation ends].

主要是一种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尿布皮炎是一种尿布覆盖部位的皮肤炎症。 最常见于1-2岁儿童,但可见与任何经常使用尿布的人。 顽固性尿布皮炎可提示有继发感染或潜在的全身性疾病或皮肤疾病,需要进一步评估。

初始治疗方法包括强制改善尿布使用方法,如经常更换尿布,使用高吸收性一次性尿布,通过使用湿纸巾或棉布蘸水擦拭有潜在刺激物的尿布区域,增加不用尿布的时间,使用护肤霜、软膏或糊剂。[19]

局限性苔藓样红斑,经常有色素过度沉着,皮肤斑块最常见于头皮、颈部、前臂、脚踝和生殖器,由长期搔抓和摩擦所致。单发或多发慢性单纯性苔癣斑片或斑块可由其他基础皮肤病引起,例如特应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淤滞性皮炎、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癣和念珠菌病)和皮癣菌感染、硬化萎缩性苔藓、病毒疣、疥疮、虱病、节肢动物叮咬或皮肤肿瘤。[20][21]

LSC 是一种顽固性疾病,让患者和医生均感到棘手。[20]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消除任何触发和加重疾病的环境因素、修复皮肤的屏障功能、识别和治疗在继发性 LSC 中可能诱发该疾病的任何基础性皮肤病或全身性疾病,并通过减轻皮肤炎症程度和控制夜间瘙痒打破 LSC 特有的瘙痒-搔抓循环。[21] 慢性单纯性苔癣应当个体化治疗,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润肤剂、生活方式改变。 夜间瘙痒可依靠有镇静作用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中的继发性慢性单纯性苔藓[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特应性皮炎中的继发性慢性单纯性苔藓Dr Swick的个人病例 [Citation ends].

日晒伤是由于紫外线 (UV) 过度暴露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炎症反应。皮肤表现包括红斑和水肿,伴或不伴水疱,随后出现脱屑。症状包括疼痛和/或瘙痒。急性晒伤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只需要采用支持性治疗。目前没有治疗方法可以逆转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22] 通过避免日晒,物理防护以及使用合适的防晒霜进行一级预防是管理疾病的关键,因为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细胞损伤是不可逆的,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可能加快光老化及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即瘙痒,瘙痒可伴随可见的皮疹,也可单发。 完整的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是瘙痒评估的核心。 在体检中,确定可能引起瘙痒的病因及瘙痒的程度和时长是很重要的。

病因通常是皮炎,但也可有皮肤感染和荨麻疹。 皮肤炎症性疾病中,儿童皮肤科医生最常见的诊断为特应性皮炎。[23]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2种年龄的人群:婴儿(出生后2个月内发病)和青少年。 青少年中,皮肤正常菌群改变了油脂分泌,从而引起受累部位皮炎。[24] 引起儿童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最常见的物质是漆树毒(毒藤、有毒橡树或有毒漆树)及金属镍。[25][26]

HIV感染患者常出现多种皮肤表现并存。

某些皮肤疾病具有 HIV 特异性。 HIV 特异性皮肤病包括 HIV 相关的脂肪代谢障碍、嗜酸性毛囊炎、口腔毛状白斑、HIV 的丘疹性瘙痒性皮疹和 HIV 光照性皮炎。

其他皮肤疾病可能出现在未感染 HIV 的人群中,但感染 HIV 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会发生改变,HIV 感染者的皮肤病表现更常见或更严重。 脂溢性皮炎的患病率显著升高。[27][28]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增加患病率。 特应性皮炎在成人以及 HIV 儿童患者群体中的患病率较高。[29]

贡献者

BMJ Publishing Group

利益冲突披露
This overview has been compiled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existing sub-topics.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