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6]疾病分 2 期表现:急性期/初期,持续 5-7 天,然后是免疫期(与重症疾病相关)。约 90% 的感染者出现可顺利恢复的自限性亚临床疾病。其余患者可能表现为与可能导致死亡的多器官衰竭相关的重症疾病。可能出现继发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肾上腺出血的死亡。

通常,病情轻微患者的预后良好;但重症患者的预后不良。预后因各种因素而异,例如患者的免疫状况和年龄。与治疗效果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低血压、少尿、高钾血症以及胸部听诊异常;所有症状都在初始评估时出现。[63][64][65]胸部 X 线片检测出气腔性结节的病例与重度钩端螺旋体病相关。[47]

一项研究发现有 2 个因素可独立预测钩端螺旋体病向重症的发展:临床黄疸与临床或心电图提示的心脏损害。[66]免疫期的死亡率为 5%-40%。[2]非黄疸性钩端螺旋体病的死亡率不到 1%,而涉及黄疸、出血和急性肾衰竭的黄疸性钩端螺旋体病(更常称为 Weil 病)的结局通常较严重,有时甚至致命。

有重症疾病风险的人群

尤其要提到的是老年患者的病情可能更为凶险。并发 Weil 病(特点是黄疸、肾衰竭、出血以及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肌炎)的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更高。

孕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胎儿在急性期/初期可能会通过胎盘传递感染疾病;这种临床表现可能会导致死胎。无菌血症时,如果妊娠女性有严重的感染病并发症(例如高热和血液动力学紊乱),胎儿和妊娠女性可能有发病和死亡风险。[42]如果女性在怀孕的最初几个月患钩端螺旋体病,则更可能会自然流产。[12]

复发

据推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康复后可能会对相同血清型或菌株的再次感染产生免疫力。血清型特异性抗体在高浓度时被认为具有保护性。[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