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很广泛,可以考虑以下类别(简称CHICAGO):[2]

  • 癌症(恶性肿瘤)

  • 过敏综合征

  • 感染

  • 胶原血管病

  • 非典型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 肉芽肿病

  • 其他原因(多方面原因)

恶性肿瘤

在初级医疗保健中淋巴结肿大患者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通常是比较低的,据报道只有1.1%。[4]在转诊中心,恶性肿瘤相关的淋巴结肿大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大约有40%~60%。[2]

恶性病因多见于老年患者,常发生于50岁及以上的患者。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为一个潜在的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线索。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常表现为全身或B型症状,包括发烧、皮疹和体重减轻,也有脾肿大。

恶性肿瘤病史常提示有复发或转移的可能。

过敏综合征

以下过敏综合征可能与反应性淋巴结病相关:

  • 移植物抗宿主病

  • 血清病

药物相关的淋巴结肿大常发生在开始用药几个月后和停药后的几周内。可引起淋巴结肿大的药物包括:

  • 别嘌醇

  • 阿替洛尔

  • 卡托普利

  • 卡马西平

  • 肼屈嗪

  • 青霉素类

  • 苯妥英钠

  • 奎尼丁

  • 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等[5]

感染

感染是常见的病因,尤其多见于在最初就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年轻患者。

可能有提示感染的局部症状和体征,如皮肤溃疡症状,喉咙痛或昆虫叮咬;可能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或夜间盗汗;或有可能是一个旅行史(例如,在美国西南部,印度,亚洲,南美洲,西非),动物接触(例如,猫),吃未煮熟的肉类,高危性行为,或使用静脉注射药物或输液。

淋巴结肿大可见于以下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衣原体,寄生虫,立克次体感染:

  • 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腺病毒,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麻疹,腮腺炎,风疹

  •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尤其是咽炎),猫抓病,结核分枝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一期和二期梅毒,土拉菌病,布氏杆菌病,软下疳,钩端螺旋体病。

  • 真菌: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隐球菌病。

  • 衣原体: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 寄生虫:弓形体病,利什曼病。

  • 立克次体:落基山斑点热。

胶原血管病

淋巴结肿大合并关节痛,出现肌痛,晨僵或皮疹应警惕潜在的胶原血管疾病的存在: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淋巴结肿大患者占 50%[6]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皮肌炎

  • 干燥综合征

非典型性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可呈现一些罕见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不明,表现出的症状包括发烧和肝脾肿大:[3]

  • Castleman病[7]

  • Kikuchi病(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8]

  • 炎性假瘤[9]

  • 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PTGC)[10]

  • Rosai-Dorfman病(大量淋巴结肿大的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1]

  • 川崎病

肉芽肿病

肉芽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并可能出现特征性的巨噬细胞巨细胞。

结节病的特点为在外周及纵隔淋巴结的非干酪性肉芽肿。

克罗恩病、韦格纳肉芽肿常常与肉芽肿性淋巴结肿大有关。

肉芽肿性淋巴结肿大通常与分枝杆菌感染有关,包括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例如鸟胞内分枝杆菌(MAI)。

肉芽肿性淋巴结病也与其他细菌感染有关,包括布氏杆菌病;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组织胞浆菌病和弓形虫病,二期梅毒。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