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睑腺炎(麦粒肿)是引起眼睑形成局部脓肿的涉及三种腺体之一的一种急性细菌过程。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与睑腺炎有关的微生物。[1][2]此过程在成人中比在儿童中更常出现,这可能是由于解剖学差异。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眼睑炎、皮脂溢以及高血脂的患者也可能处于增加的风险中。

霰粒肿通常是一种慢性过程并且因皮脂的炎症异物反应引起。眼睑炎、红斑痤疮或麦粒肿对皮脂腺(特别是在睑缘处)的正常引流的阻塞可能促成霰粒肿的发展。[1][2][3][4]

病理生理学

在麦粒肿中,3 种腺体之一通常受到葡萄球菌属急性感染。睑板腺分泌皮脂,有助于防止眼内的泪膜蒸发;当受到急性感染时,麦粒肿被称为内麦粒肿并且通常由于其在睑板内的较深位置而在外观上表现为界限不太清楚。Zeis 腺和 Moll 腺(睫状腺)通常较小并且处于较浅表处,并且在感染时,于睫毛根部引起疼痛和肿胀。这些麦粒肿被称为外麦粒肿并且是睑腺炎的经典外观的原因。

当来自睑板腺的皮脂释放到睑板中从而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时,形成霰粒肿。这可以继发于由麦粒肿或由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的机械性梗阻而发生,随后伴有皮脂的瘀滞和释放。因而,霰粒肿代表一种更慢性的、非感染性的炎症反应。[1][2][3][4]

分类

临床表现

内麦粒肿

  • 睑板腺感染;形成中等的、更弥漫性的肿胀;通常指向睑结膜(在眼睑内部)。

外麦粒肿

  • 睫状腺(Zeis 腺或 Moll 腺)感染;肿胀较小并且处于浅表。这些通常是睑腺炎的经典外观的原因。

霰粒肿

  • 由对睑板腺释放的皮脂的异物反应引起的慢性非感染性肉芽肿性炎症。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