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晕厥的病因有很多,可按不同方法分类,包括心源性、非心源性及原因不明。[10]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vasovagal syncope, VVS) 是儿童和成人最常见的晕厥类型。[1][11] 尽管 VVS 是良性的,那些占很大比例、有显著症状的患者的生活质量仍会受到严重影响。

心源性晕厥

定义为由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或心脏指数低所致的低血压、血流梗阻、血管扩张或急性血管夹层导致的晕厥。[2]

1. 心律失常

  • 室性心律失常

  • 窦房结功能不全(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 房室传导阻滞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遗传性综合征:长 QT 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

  • 植入型装置故障:起搏器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 药物引起的致心律失常:索他洛尔、氟卡尼、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2. 结构性心脏病和心肺疾病

  • 心脏瓣膜疾病,最常见为主动脉瓣狭窄

  •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 急性心肌缺血/梗死

  • 心房黏液瘤

  • 急性主动脉夹层

  • 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

  • 心脏压塞。

非心源性晕厥

1. 反射性(神经介导)。这是由引起血管扩张或心动过缓(或两者同时)的反射导致的晕厥。它有几种亚型:

  • 血管迷走神经综合征

  • 颈动脉窦综合征

  • 境遇性晕厥。

2. 直立性

  •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 儿茶酚胺症:压力感受性反射障碍、多巴胺 β 羟化酶缺乏症、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家族性副神经节瘤综合征、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

    • 中枢自主神经障碍:多系统萎缩(Shy-Drager 综合征)、伴自主神经衰竭的帕金森病

    • 直立不耐受综合征: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二尖瓣脱垂、特发性低血容量

    • 阵发性自主神经晕厥:神经心源性晕厥

    • 外周自主神经障碍: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Guillain-Barre 综合征)、恰加斯病 (Chagas' disease)、糖尿病自主神经衰竭、家族性自主神经机能异常、单纯性自主神经衰竭(Bradbury-Eggleston 综合征)

    • 其他病症。

  • 低血容量症:腹泻、出血、Addison 病

  • 运动后

  • 餐后

  • 药源性(直立性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例如利尿剂、α-肾上腺素能阻断剂(例如哌唑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酒精、可乐定、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噻嗪类药物、抗组胺药、左旋多巴、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效果及其相互作用在老年人身上更加明显,这是因为自主神经机能异常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3. 解剖结构:例如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4. 神经系统:偏头痛不常导致晕厥,晕厥可能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或是由于直立不耐受所致。椎基底动脉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s, TIA) 可与意识丧失相关。颈动脉 TIA 往往不伴有意识丧失,但通常伴发神经功能缺损。TIA 是晕厥的重要鉴别诊断。

5. 毒性或代谢性:药物毒性,例如抗心律失常药引发致心律失常作用,降压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低血糖;缺氧;换气过度伴低碳酸血症。

6. 精神性:焦虑、猝倒、转换性障碍有时可表现为晕厥。这些病症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意识障碍。

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原因之间,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重叠。还应当指出,多达三分之一病例的病因可能无法确定(特发性病因)。[1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