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局部磺胺嘧啶银 : (1%)每日1-2次应用于受累部位
或
局部磺胺米隆 : (11.2%)每日1-2次应用于受累部位
或
含银敷料
家庭支持充分、依从性强的轻度烧伤患者通常可在门诊处理。面部、耳部、手部、生殖器以及足部烧伤有着超出创伤程度的功能和美观上的严重性。对于这些病例应尽早进行专科咨询。大多数门诊处理的烧伤均较为表浅,2周内便可愈合。其他患者可能需要专科处理。
烧伤创面应使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洗。
浅表烧伤可以应用抗生素浓度较低的黏性软膏来处理。银能有效抗感染并可用于烧伤治疗,它有数种剂型,包括磺胺嘧啶银乳膏、水溶硝酸银溶液及纳米银敷料。[42]常用局部磺胺嘧啶银,应用后无痛,抗菌谱较广。
耳部深度烧伤应使用磺胺米隆处理,因为它是唯一可以透过相对血管较少的软骨的药物。外耳软骨感染可导致明显畸形,需及时处理。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破伤风疫苗 : 0.5mL单次肌肉注射,之后根据免疫接种程序表强化接种
适用于当前未免疫的患者。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硫酸吗啡 : 需要时每3-4小时口服10-30mg
许多患者在进行创面检查和清洁时感到显著焦虑和疼痛。
部分人可通过更换敷料前30-60分钟口服阿片类药物进行控制。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头孢羟氨苄 : 每日口服2次,每次0.5-1g
对烧伤创面的定期监测能够帮助早期识别感染。所有感染病例需进行积极处理,包括收入院、静脉抗生素、观察及深层创面手术切除。
烧伤创面蜂窝织炎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抗生素反应良好。[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蜂窝织炎来源于Dr Sheridan的个人收集 [Citation ends].
烧伤脓疱病通常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性链球菌相关,并且在头皮烧伤时尤其常见。治疗要求清创,通常需要将周围毛发剃净,并且将全层皮肤移植。
应根据当地诊疗规范选择抗生素种类和合适剂量。
不能饮用液体、需要烧伤复苏、可能有吸入性损伤及不可靠的患者应入院处理。可能的话,应当适时咨询并转入专业烧伤中心。
有些在门诊行初步处理的患者可能需要转入院。原因包括:疼痛和焦虑加重;不能按时随诊;愈合延迟;有感染征象;损伤比最初估计的要深(创伤深度在初始几天常常被低估)。
严重烧伤在烧伤治疗专门机构能得到最有效治疗。ABA指出下列烧伤案例需要进行转院:[36]>10%TBSA的部分全层烧伤;累及面部、手足、生殖器、会阴或主要关节的烧伤;任何年龄组的III度烧伤;电击伤,包括闪电击伤;化学烧伤;吸入性损伤;合并干扰治疗、延迟恢复或影响死亡率的已有疾病的烧伤患者;缺乏有资历的人员或装置的医院接诊的烧伤儿童;需要特殊社会、情绪或康复干预的烧伤患者;任何烧伤合并其他外伤(如骨折)的患者,且烧伤致残或致死的风险较高。
若烧伤面积>15%体表面积,毛细血管完整性下降显著,需要液体复苏(通常给予晶胶体溶液)。毛细血管完整性通常在24小时后恢复。有多种烧伤处理方案可以用来进行复苏,但是对于单个患者没有保证100%有效的方案。根据生理情况的床旁静脉滴注有重要作用。
通常应用Parkland配方,在第一个24小时内输注4mL/(kg∙%烧伤面积),第一个8小时输注一半,输注液体为乳酸Ringer液。低龄儿童持续应用加入5%右旋糖的乳酸Ringer液(D5LR)维持输注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即使患者烧伤面积很广,综合烧伤中心治疗也能有很好的预后。随着烧伤面积扩大,液体复苏的难度也逐渐增加。战争创伤的治疗经验提高了严重烧伤的复苏水平。[55]
胶体在烧伤复苏中的作用仍有争议。高质量证据非常少。尽管Cochrane荟萃分析的数据不支持,[54]许多临床医师推荐在烧伤面积大时把胶体液(大多是白蛋白)加入到烧伤复苏方案中。
气道受累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通常需要插管和机械通气,但应该选择性地施行插管。[52][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气道水肿来源于Dr Sheridan的个人收集 [Citation ends]. 一氧化碳中毒最好通过100%纯氧通气治疗,但是可能仍出现迟发性神经系统后遗症。高压氧治疗适用于某些严重烧伤但情况稳定的患者,但是并不适用于常规创面愈合治疗。[53]
创伤愈合需要适当的营养支持。总体需要量仍有争议,每个患者各有不同,但根据烧伤面积和严重性,大约每日25-40kcal/kg作为起始量可满足大多数患者的热量需要。可通过其他公式精确计算,例如Harris-Benedict公式,或者通过间接量热法测量。蛋白质需要量大约每日1.5-2 g/kg,同时需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大多数患者可通过肠道进行有效营养支持。对于病情极重的患者,肠外营养能达到较好效果。[70]
根据不同的患者特点及烧伤中心的诊疗情况,创面敷料类型和更换频率变化很大。总体而言,当有焦痂时,建议选用穿透性强的广谱抗生素。对于浅表烧伤或术后创面,避免干燥格外重要。进行皮肤移植后,移植物稳定性是重要考虑方面。根据这些总体原则可以存在很多种治疗可能性,没有哪种方式是最正确的。熟悉一种治疗方式便可以达到满意结果。
热量丧失严重的烧伤患者应在控温环境下治疗。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破伤风疫苗 : 0.5mL单次肌肉注射,之后根据免疫接种程序表强化接种
适用于当前未免疫的患者。
烧伤深度深于浅二度的创面应更新破伤风免疫。
对于严重烧伤患者,辨认并切除大面积全层烧伤创面以免造成创面感染和系统性炎症。这应使用分阶段止血和微创消融技术完成。[60]接近或完全环绕性烧伤应进行特别监测,必要时切除焦痂。[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环绕性烧伤来源于Dr Sheridan的个人收集 [Citation ends]. 躯干上这种烧伤类型能够影响通气,甚至造成腹内高压。发生在四肢上的环绕性烧伤可能在12-24小时内导致致残性缺血坏死。焦痂切除术能通过减压来控制这种情况。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焦痂切除术来源于Dr Sheridan的个人收集 [Citation ends]. 可应用电凝法进行手术。进行焦痂切除术时要注意防止损伤未被烧伤的皮肤或浅层神经血管结构。儿童通常需要进行麻醉或镇静。
创面最好行自体移植,但是大型创面可暂时用创面膜覆盖。这种策略将烧伤的病程由无法避免的系统性败血症和炎症改变成为可控制的创面闭合。
羊膜可作为有效的临时创面膜,但需首先进行血源性传染病筛查。[61]
永久性创面闭合是将任何临时的创面膜替换成自体皮肤,并且闭合小型复杂创面,例如手部及面部创面。如果供皮区太少,可能需要多周时间。
是否在急诊烧伤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仍有争议。
所有烧伤患者均有深静脉血栓风险。烧伤患者的相关研究很少,无法提供专门的诊疗策略。每个单位都应形成各自的监测、预防和治疗流程。[63]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硫酸吗啡 : 静脉输注每小时0.05-1mg/kg
和
咪达唑仑 : 静脉输注每小时0.02-0.04mg/kg
在治疗的所有阶段都应关注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况。可采用静脉输注阿片类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如硫酸吗啡和咪达唑仑)。
每个机构都应确定各自的处理流程和用药剂量。典型的初始输注剂量如下。即使在复苏期间也应注意患者的状态。
疼痛和焦虑可造成不良的生理和情绪后果。[56]非药物治疗,例如音乐疗法,可对某些患者有效。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的非药物镇痛方式。尽管目前研究很少,初步试验反馈了积极结果,并且一项系统性综述指出该技术能够作为控制更换敷料和物理治疗时的疼痛的有效辅助措施。[69]有效的早期疼痛控制能够改善长期预后。[57]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青霉素钠水溶液 : 每6小时肌肉/静脉输注0.6-1.2g,对于严重感染可增加剂量
或
头孢羟氨苄 : 每日口服2次,每次0.5-1g
万古霉素 : 每12小时静脉输注15-20mg/kg
对烧伤创面的定期监测能够帮助早期识别感染。所有感染病例需进行积极处理,包括静脉抗生素、观察及深层创面手术切除。
烧伤创面蜂窝织炎在大多数病例中对抗葡萄球菌抗生素反应良好,例如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羟氨苄)。如果怀疑或者经过培养和药敏试验证实为耐药菌种,应采用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怀疑或者培养证实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可选用万古霉素作为初始治疗。[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蜂窝织炎来源于Dr Sheridan的个人收集 [Citation ends].
烧伤脓疱病通常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性链球菌相关,并且在头皮烧伤时尤其常见。治疗要求清创,通常需要将周围毛发剃净,并且将全层皮肤移植。
开放性烧伤相关外科创伤感染需要进行坏死及感染组织清创并延迟创面闭合。
侵袭性烧伤创面感染较为严重,通常需切除以及应用系统抗生素(如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羟氨苄)。
应根据当地诊疗规范选择抗生素种类和合适剂量。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