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临床上较实用的方式为,从病史、一般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获得线索后,首先考虑疾病的大的分类。然后从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进行思考,汇集上述信息,缩小诊断范围,再通过相应的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56][57][58][59]

病史

和清醒的、可交流的患者一样,昏迷患者的病史检查也十分重要。病史必须来自患者亲属、朋友和目击者,如果需要,可通过电话获取病史。患者发病或昏迷的方式可以提供重要线索。患者是否出现癫痫发作?是否涉及外伤?患者是否逐渐失去意识,是否有波动,就像可能在代谢性疾病或硬膜下血肿中所见的那样?患者是否曾有发热或寒战(提示 CNS 或全身感染)?患者的背景可能重要。患者是否患有癌症、深度抑郁(可能用药过量)或有药物或酒精滥用史?是否有糖尿病、肾上腺、肝或肾功能衰竭或免疫抑制(药物诱发性或获得性)等基础疾病?患者正在使用什么药物?医院病历可能有帮助,医学警报手环或关于他/她个人的其他医学信息也可能有用。

脑疝综合征症状

  • 识别占位性病变患者脑疝综合征的特征十分重要(例如脑脓肿、肿瘤、脑出血、脑外伤或颅外血肿)。

  • 大脑镰下疝可能产生睡意,伴有进行性意识丧失、单侧无力和/或晚期视力障碍。

  • 失去意识前,钩回疝可能导致早期视力障碍。

  • 脑中心疝(间脑脑疝)可能会导致嗜睡,伴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和晚期视力障碍。

  • 前后脑疝可能会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视力障碍、听觉障碍、味觉障碍、吞咽困难和/或面部表情/动作差异。

  • 小脑扁桃体疝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随后昏迷。

谵妄期

  • 可能出现于各种代谢性或毒性脑病患者,包括与脓毒症或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有关的脑病,以及与体温异常(体温过低和体温过高)有关的脑病。

  • 主要或基本特征为无法维持、集中或转移注意力。其他常见表现包括:定向障碍、短期记忆较差、唤醒睡眠周期紊乱、躁动、精神错乱、幻觉或错觉。在出现进一步恶化(可能增加死亡率)之前,对谵妄患者及时识别、检查和治疗十分重要。

遗忘症

  • 受伤后无法储存不同时长(几分钟到几天)的新记忆。

  • 脑震荡常伴有外伤后的顺行性遗忘症。

  • 一些短暂性代谢紊乱患者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后遗忘症,例如低血糖、酒精中毒、镇静药物中毒。

  • 癫痫发作也可能对记忆机制造成数分钟至数小时以上的破坏,尤其是起源于颞叶的全身性惊厥性发作或复杂部分性发作。

  • 超过三分之二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SAH) 患者可出现顺行性遗忘,17% 的患者可在猝发前出现逆行性遗忘。[60]

  • 心因性“神游状态/朦胧状态”通常与遗忘症有关。

  • 如果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后,丘脑缺血时间较长,可出现遗忘症。但是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 如果缺血性卒中后双侧颞叶内下侧出现梗死,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记忆障碍。

无意识持续时间

  • 晕厥、癫痫发作和脑震荡通常可导致短暂性昏迷。

  •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患者可在外伤时丧失意识,但是昏迷的持续时间比脑震荡长得多。患者通常在2~3周内可睁开眼睛,这与皮层下唤醒系统功能的恢复有关。意识恢复是可变的,可以是轻度障碍、轻度残疾、重度残疾、微意识状态、持续性/永久性植物状态。

前驱症状

  • 晕厥和癫痫发作可能有前驱症状。前驱症状往往没有特异性(例如紧张、易激惹、希望独处)。

惊厥的出现

  • 惊厥可伴随许多疾病,包括晕厥(轻度)、癫痫发作/癫痫、低血糖、高血糖(尤其是非酮症性)、脑炎、脑静脉血栓形成(如果有皮层静脉受累)、其他影响大脑皮层或底层白质的脑结构病变、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重度肝衰竭、尿毒症、高血压性脑病(包括可逆性后部脑病变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PRES])、惊厥药物或制剂的使用(可卡因、苯丙胺、氨茶碱、利多卡因、异烟肼)、晚期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因性昏迷(假性发作/心因性发作)。

尿失禁

  • 可能发生于晕厥或癫痫发作时。

视力障碍

  •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可出现枕叶缺血症状(闪光幻觉、视力丧失)。

  • 高血压脑病患者可能出现皮质盲,如果出现可逆性后部脑病变综合征,亦可有惊厥性癫痫发作。

  • 癫痫发作如果干扰了视觉传入通路可出现视觉丧失。

幻觉

  • 累及枕叶区的癫痫发作可能引发初级幻视(例如反向视野闪光)。

  • 视觉联合区癫痫发作常常导致更复杂的图像扭曲,例如:形状扭曲、视物显小症、视物显大症(大小尺寸的扭曲)。

  • 精神病患者撤药时可能发生更复杂的幻视。这些患者通常不了解自己的幻觉。

  • 可能出现于使用娱乐性药物的患者。

头痛

  • 患有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非昏迷患者可能描述有头痛和颈部强直。

  • 当患者出现亚急性头痛发作,治疗反应差且出现恶化,常常伴有恶心和呕吐时,应考虑为脑静脉血栓形成。

  • 头痛在其他疾病中没有什么鉴别诊断的意义,例如:外伤、低血糖、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大血管缺血性卒中、癫痫发作和停药状态。

国外旅游

  • 脑炎患者可能有国外旅行史。

营养不良

  • 韦尼克脑病患者的病史可有相应的维生素B缺乏症病史(通常为酗酒人群、营养缺乏的患者、胃分隔患者、没有补充B族维生素的血液透析患者)。

  • 低磷酸盐血症造成的再喂养综合征出现于曾经在医院接受营养供给的营养不良患者。

一氧化碳中毒

  • 常见于经常使用火炉的冬季。

  • 也常见于将自己关在汽车或车库内,然后保持发动机运转,从而企图自杀的患者。

有效既往病史

  • 可能提供线索,以诊断器官衰竭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性脑病、脑肿瘤、感染后脑炎和其他原因的昏迷。

用药史

  • 可以揭示以下药物摄入/过量可能诱发昏迷:麻黄碱、伪麻黄碱、阿片制剂、α-2激动剂、镇静剂、第一代抗组胺药、三环类抗抑郁药、苯扎托品。

主要中毒症候群,某些类别的药物特有的特征集合[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主要中毒症候群,某些类别的药物特有的特征集合表格由 G. Bryan Young, M 创建;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

物质滥用史、中毒史

  • 可以揭示以下药物滥用/过量可能诱发昏迷:麦角酸二乙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LSD)、可卡因、苯丙胺、阿片制剂、镇静剂、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曼陀罗、颠茄、乙醇、甲醇、乙二醇(防冻剂)。

  • 可能提示有心因性昏迷的出现。

有重点的一般性检查

一般性检查可提供重要线索。

血压

  • 明显的高血压可能提示高血压脑病或 PRES。高血压脑病时,血压急性/亚急性升高,超出脑血流自动调控机制(例如 240/130mmHg)。

  • 低血压可能提示有低血容量性休克。

脉搏血氧测量法

  • 在一氧化碳中毒中,脉搏血氧测量法可能高估氧气浓度。

身体核心温度

  • 身体核心温度<28°C(82.4°F)或>42°C(107.6°F)往往可引发昏迷。

  • 身体核心温度<28°C(82.4°F)可能出现于以下患者:环境温度过低、甲状腺功能减退、韦尼克脑病、晚期脓毒症或镇静药物中毒。

  • 身体核心温度>40°C(104°F)可能出现于以下患者:环境温度过高、可卡因或苯丙胺滥用、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抗胆碱能药物的使用、卒中、外伤、甲状腺危象或脑炎。

皮肤

  • 黄疸、脐部周围静脉扩张或蜘蛛痣提示有慢性肝功能衰竭。

  • 苍白、发绀。

  • 口唇变为樱桃红色提示有一氧化碳中毒,但这是一种罕见体征,不应以此为依据。

  • 点状出血增加了以下疾病的可能性:癫痫发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膜炎球菌血症、落基山斑疹热、血管炎或脓毒性栓子。

  • 针扎痕迹提示有药物滥用。

头部/面部

  • 可能有颅底骨折体征和鼓室积血、巴特尔氏征(乳突上方瘀伤)、浣熊眼(提示有眶顶骨折)。

  • 舌部咬痕可推定为惊厥性癫痫发作的迹象。

  • 视网膜前出血可增加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怀疑。

  • 视网膜罗斯氏斑点提示有心内膜炎、白血病或脓毒性栓子。

  • 口腔色素沉着提示有潜在的肾上腺功能不全。

  • 若出现甲状腺肿或Graves眼病,应怀疑为甲状腺危象。

昏迷评分量表

一篇系统评价重新确立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声望,并总结了更新的全面无反应性量表 (Full Outline of UnResponsiveness, FOUR) 评分系统的优势。[61]然而,后者可能需要更多的验证,才能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床旁评分系统。[62]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

GCS 常用于对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63]Glasgow Coma Scale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最初是设计用来评估急诊室的外伤患者,但常被用来监测 ICU 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恶化。关于 ICU 患者昏迷深度的记录和监测有更好的量表;例如反应水平分级量表-85[64]和 FOUR 评分系统。[65][66]The FOUR Score这些量表更适用于接受插管的患者,具有更多的类别或等级,包括更多的神经系统检查方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表格由 G. Bryan Young, M 创建;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全面无反射性评分系统[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全面无反射性评分系统表格由 G. Bryan Young, M 创建;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全面无反射性评分也已经被证明在急诊室中是有用的。[67]

有重点的神经系统检查

昏迷的解剖学和生理学部位的定位十分重要。通常如果脑干功能得到保留,昏迷部位更靠近前部,或大脑为弥漫性受累,耐受性更强的颅神经核相对没有受累。不过也有一些注意事项。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的一些特异性方面值得注意。

反应性

  • 在重症监护室中,可使用比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更为详细的评分系统。例如,全面无反射性评分系统包含有眼球运动(包括追踪)和一些运动反应(例如肌阵挛),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无法获得此类信息。

  • 运动反应随意识障碍深度、严重程度、神经轴受累水平而变化。

  • 相比于维持姿态(去皮质或去大脑状态)或无反应,对刺激性刺激做出定位反应,尤其是动作幅度跨越中线,意味着意识障碍更轻。

  • 对于能够从昏迷状态甚至植物状态中苏醒、更轻程度的意识障碍,患者能对镜子中反射的脸或眼睛的图像进行视觉追踪。[68]

  • 伴随着意识障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通常有完整的脑干反射。

瞳孔反射

  • 具有抗胆碱能特性的药物会影响瞳孔反射,例如:体温过低或三环类抗抑郁药严重过量可导致瞳孔无反射性。

  • 巴比妥类药物严重过量、重度低血糖或缺氧缺血性脑病可能会可逆地破坏所有脑干反射,包括瞳孔反应。可逆性视具体情况决定;如果受损严重且时间很长,则这些疾病可造成神经细胞死亡。阿片类药物中毒时,瞳孔可能变得很小,但有反射性。

  • 脑中心疝(间脑脑疝)刚开始会导致瞳孔变小。

  •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可能有瞳孔麻痹。

  • 脑震荡患者往往可出现脑干功能短暂性损伤,包括瞳孔和角膜反射消失。

前庭动眼反射(vestibular-ocular reflex, VOR)

  • 使用头眼反射试验(快速将头从一侧转至另一侧,或在前后平面上转动)或眼前庭反射试验(将冰水喷射进外耳道)进行测试。这些试验方法可刺激并测试内耳半规管的完整性和连接前庭神经核、凝视中枢、III和VI颅神经核的脑干连接完整性。

  • 可能在脑疝综合征中受损。

  • 在韦尼克脑病中,前庭眼动反射可能选择性地受损,不影响瞳孔或其他颅神经反射。这是因为在韦尼克脑病中,脑室和大脑导水管附近的灰质结构出现了选择性受累;该过程包括参与前庭眼动反射的前庭神经核。

  • 高剂量或累积剂量的镇静药物可选择性和暂时性地破坏 VOR(前庭眼动反射)。[69]

  •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可能有眼肌麻痹。

  • 必须排除颈椎受伤之后,才可以测试外伤患者的前庭眼动反射。

重度神经肌肉无力

  • 急性和重度低磷酸盐血症可类似于Guillain-Barre综合征。这可见于再喂养综合征,在这种疾病中,严重营养不良患者接受葡萄糖负荷后磷酸盐会被吸收到细胞内。[70]

  • 弛缓性四肢瘫痪有时也是急性、重度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的特征。

  •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可能有假性球麻痹和/或四肢瘫痪。

  • 大脑镰下疝+间脑移位患者可能有轻偏瘫的相关体征。

  • 由于运动神经元受累,西尼罗脑炎患者可能有延髓麻痹和四肢瘫痪。

  • 在闭锁状态中,意识可得到保留,但是运动输出受损(脑桥基底病变:后组颅神经[假性球麻痹]和四肢的上运动神经元麻痹、垂直眼球运动、眼睛随意开合;多神经病:无垂直眼球运动,可能没有瞳孔反射,深腱反射消失;药物性麻痹:瞳孔反射完好无损)。

癫痫发作

  • 最常见的是肌阵挛性癫痫发作(伴有双侧同步抽搐,与多灶性肌阵挛不同),可出现于多种代谢性脑病中,包括低钠血症、高渗状态(尤其在非酮症高血糖中,癫痫发作的局灶性可能产生误导)、低钙血症、极度高钙血症、尿毒症、晚期肝性脑病和低血糖,也可出现于心脏停搏复苏后脑病。在后一种情况下,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几乎总是致命的,没有意识恢复。我们已经发现,这是由于神经元大范围死亡造成的,其方式与癫痫持续状态后的神经元受损方式大相径庭。[71]

脑疝综合征的体征

  • 大脑镰下疝可能导致有或无轻偏瘫的进行性意识障碍和晚期动眼神经麻痹。

  • 在意识障碍前,钩回疝可能导致早期动眼神经麻痹。

  • 脑中心疝(间脑脑疝)刚开始可能会导致瞳孔缩小,然后是意识障碍,伴有晚期不可逆的动眼神经麻痹。

  • 前后脑疝可能会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颅神经麻痹。

  • 小脑扁桃体下疝可能会导致呼吸骤停,随后为高血压,然后是低血压,之后可导致昏迷,并往往会脑死亡。

脑疝相关的动眼神经体征包括:

  • 刚开始注视时眼睛偏向一侧,或眼球喜向一侧注视。

  • 随后为瞳孔不对称,原因是占位病变侧斜坡上的第三(动眼神经)颅神经受到牵拉。

  • 这通常表现为病变同侧瞳孔扩张(请注意,大约20%的患者存在瞳孔不等大)。

  • 随后为瞳孔反射消失和眼球内收障碍。

  • 在随后阶段,脑疝导致中脑内部损伤,对侧瞳孔反应消失。

实验室检查

若出现换气过度,动脉或毛细血管血气测定将十分有用,少数情况下,在换气不足和一些中毒症候群中,动脉或毛细血管血气测定也十分有用。动脉血气分析是立即可用的,在心因性昏迷中有一些验证性价值。在假性癫痫发作中,血气分析通常是正常的,或可能显示换气过度造成的呼吸性碱中毒,这与惊厥性癫痫发作的深度、混合型代谢性呼吸性酸中毒恰恰相反。基本呼吸模式和血气测定之间的关联可以很大程度上缩小鉴别诊断的可能性,具体如下:

  • 换气过度伴代谢性酸中毒:可能的原因包括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或水杨酸中毒、甲醇中毒、或乙二醇中毒。

  • 换气过度伴呼吸性碱中毒:可能的原因包括肝功能衰竭、急性脓毒症、任何可导致低氧血症的心肺状态、水杨酸中毒急性期、或心因性换气过度。

  • 换气不足伴呼吸性酸中毒:只有在出现严重高碳酸血症时才会昏迷。原因包括中枢或周围神经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胸部疾病或畸形。

  • 换气不足伴代谢性碱中毒:意识通常不会受到损害。原因包括呕吐和碱摄入,但是如果患者昏迷,应怀疑为心因性昏迷或其他原因。

呼吸异常、血气测定和诊断可能性[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呼吸异常、血气测定和诊断可能性表格由 G. Bryan Young, M 创建;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

也应检查血清葡萄糖、钙、钠、钾、镁、磷酸盐、尿素和肌酐来评估晕厥、昏厥或癫痫发作的原因,并评估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

一旦鉴别诊断被缩小,可根据疑似病因来实施进一步的实验室试验:

  • 如果疑似有肝功能衰竭,应实施肝功能检测。

  • 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sed ratio, INR)对急性肝衰竭比较灵敏。

  • “药物筛查”很少具有全面性,但是可针对乙醇、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阿片类制剂、可卡因、苯丙胺、三环类抗抑郁药、水杨酸盐、对乙酰氨基酚和其它制剂。抗组胺药等药物可能没有可用的测定法,必须根据临床怀疑对患者进行评估。

  • 应当在出现发烧或体温过低时实施血培养。

  • 如果疑似为一氧化碳中毒,需要测定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吸烟者的碳氧血红蛋白水平可能略有升高。

  • 如果疑似有韦尼克脑病,应检测丙酮酸、红细胞转酮醇酶及血清硫胺素。

  • 具体的药物或代谢性试验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进行。

影像学检查

如果很有可能有结构性脑部病变,或需要诊断特定疾病,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最为常用,因为它比核磁共振成像更快、更容易获得,而且需要更少的准备。CT 对颅内出血、高血压性脑干出血,从脑桥延伸至中脑[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高血压性脑干出血,从脑桥延伸至中脑来自 G. Bryan Young, MD 的个人收集;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脑桥高血压性出血进入第四脑室,并延伸至中脑[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脑桥高血压性出血进入第四脑室,并延伸至中脑来自 G. Bryan Young, MD 的个人收集;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严重中线结构移位和占位效应敏感。

占位性病变(例如脑脓肿、脑肿瘤、脑出血、脑外伤或颅外血肿)和脑疝综合征患者需要紧急影像学检查。CT比MRI更容易获得,速度更快,但是核磁共振成像可提供更多细节。通常先进行非增强CT,如果需要鉴别占位病变的性质(例如鉴别脑肿瘤和脑脓肿),则需要实施增强CT。MRI通常稍后进行,有助于显示多个病变(例如转移癌),或有助于显示已出血的血管畸形的供血血管。

昏迷患者如果出现局灶性体征(例如轻偏瘫或动眼神经麻痹),也应进行扫描。但是,对于幕上占位性病变患者,昏迷可在此类局灶性体征之前出现,甚至出现类似昏迷的情况。因此,当可能存在结构性病变时,或当诊断不确定时,也应实施神经影像学检查。

头部损伤治疗的关键建议:[58][72]

  • 如出现以下任何情况,应转诊至神经外科中心:

    • 持续昏迷:初次复苏后,GCS 评分 8/15 或更低

    • 意识模糊持续时间超过 4 小时

    • 入院后意识水平下降

    • 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

    • 未完全恢复的癫痫发作

    • 混合性凹陷型颅骨骨折

    • 明确的或可疑的穿通伤

    • CSF 漏或其他颅底骨折体征

  • 如出现以下任何情况,需要立刻进行头部 CT 扫描:

    • GCS ≤ 12 或在睁眼前需要刺激

    • 留观 1 小时后或距受伤后 2 小时出现意识模糊或嗜睡

    • 颅底或颅骨凹陷性骨折和/或穿通伤

    • 意识水平下降或出现新的神经系统体征

    • 严重和持续性头痛

    • 至少呕吐一次

    • 凝血功能障碍(例如使用华法林)和意识丧失或任何神经系统特征的病史

腰椎穿刺术和脑脊液分析

如果怀疑有脑膜炎,尤其是细菌、真菌性或结核性脑膜炎,或为了检测脑膜癌,需行腰椎穿刺术。当CT无法检出时(5%的病例),腰椎穿刺术还可以确认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怀疑的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导致的脑脊液黄变或黄染,这一现象可通过分光光度法确认。除了培养、染色、细胞学和流式细胞仪,更特异性的诊断试验还包括:用于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1 和 2 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各种细菌的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脑膜病原体的聚合酶链反应、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肠道病毒的逆转录酶 (reverse transcriptase, RT) 聚合酶链反应、西尼罗河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EB 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巨细胞病毒 DNA 的聚合酶链反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RNA 的聚合酶链反应、狂犬病毒的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可以对隐球菌和组织胞浆菌多糖抗原进行抗原筛查。脑脊液抗体筛查可用于单纯疱疹病毒 (血清与脑脊液的抗体比<20:1)、节肢动物传播病毒、伯氏疏螺旋体菌(疑似莱姆病患者)和狂犬病病毒;也可以进行粗球孢子菌的补体结合抗体测试。脑脊液分析还可协助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的诊断(闭锁状态患者)。

脑电图

脑电图对发现癫痫发作很有帮助;当昏迷原因不明,且脑干反射完好无损时,进行脑电图检查是合理的,即使在急诊室里也是如此。有证据表明,惊厥性癫痫发作后没有苏醒的患者中,有 14 %处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non-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 NCSE)。[73]

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中也可能患上癫痫发作,尤其是有结构性脑病变的患者。现已证实,因脑外伤导致昏迷的患者中,至少有 8% 处于 NCSE 状态。[29][74]大多数情况下,没有 EEG 就检测不到这种情况。因为癫痫持续状态可损害大脑,所以应尽早发现癫痫发作,并及时提供有效治疗,这一点十分重要。在重症监护室内自由使用脑电图是有帮助的;持续至少72h的连续监测可提高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检出率,并且可以提供关于癫痫发作患者的反馈,例如可以提示癫痫发作已经得到控制,或镇静剂/麻醉剂尚未过量。

脑电图也可协助诊断假性癫痫发作或心因性癫痫发作(心因性反应缺失患者)、急性单纯疱疹性脑炎(对 80% 以上的病例灵敏)、体温过低、体温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炎性过程(例如烧伤)。[19]

脑电图可显示不同的模式(例如慢波模式、突发抑制模式、等电位模式)。这些特征对病因没有特异性,主要用于对脑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最严重的异常为电压全面抑制/脑电静止模式,随后为突发抑制模式。这些现象常见于非常严重的心脏停搏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但是这些现象也可出现于更具可逆性的脑病患者,此类脑病的原因可能为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麻醉剂过量或体温严重过低。节奏波或三相波弥漫性放缓提示有严重程度较低但仍属于重度的脑病,此类脑病的原因通常为代谢紊乱(例如尿毒症、肝衰竭或脓毒症),但也有例外。

肌电图 (EMG)

对于无反应患者,肌电图可协助排除神经肌肉方面的原因,例如:肌肉松弛剂作用延长造成的神经肌肉阻滞、严重弥漫性多神经病(例如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和轴索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

预后试验

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评估严重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预后:

  • 体感诱发反应试验:该试验使用了单一的感觉传导通路,已经被证明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经颅皮质运动磁刺激:该试验可用于评估皮质脊髓运动的完整性,尽管其应用尚未被标准化

  • 弥散张量成像:该试验可提供前景喜人的预后策略,尤其当与体感诱发反应联合使用时更是如此[75]

  • 代谢检查:该方法可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测定大脑灰质和白质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该方法在临床上可能有用,但是尚未确立。[76]

可使用以下方法评估心脏停搏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预后:

  • 体感诱发反应试验:可显示出当对手腕正中神经刺激时,两侧均不存在 N20 反射(来自初级感觉皮质)[77]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第 1 日和第 3 日之间的结果若>33μg/L,将可靠地预测出该患者的预后最好程度为严重残疾,需要长期的养老院护理。[49]

可使用以下方法评估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预后:

  • 后期阶段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昏迷患者的预后往往难以评估。但是,辅助检查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 体感诱发电位在儿童和成人中都很有希望。[78]

  • 弥散张量成像(DTI)可利用轴突内水分的各向异性运动(各向异性分数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来评估纤维束。轻度脑外伤检查已经显示了胼胝体膝部的异常。在临床上,DTI 正开始用于创伤性脑损伤。[79]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