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脐带由 1 条脐静脉、2 条脐动脉、卵黄管及尿囊组成。这些结构经脐环横穿腹壁,脐环是一种腹白线的致密筋膜缺损。脐带结扎和脐带血管形成血栓之后脐环通常经挛缩而正常闭合。如果脐环未能闭合,脐疝会通过剩余的筋膜缺损突出。脐静脉闭塞并变成一条被认为是肝脏圆韧带的 纤维索带。这通常连接至脐环下缘并向脐提供力量,以免形成脐疝。约 25% 的婴儿的圆韧带连接至脐环上缘。[6]这样会留有一条薄弱的脐底部,仅由腹膜和脐筋膜(腹横筋膜增厚)组成,这样婴儿就会患上脐疝。

病理生理学

大部分脐疝在出生后不久,脐带脱落且脐带愈合后即被识别出。它们很少有症状。一段时间后脐环继续闭合,脐筋膜变强壮,从而导致大部分儿童的缺损自发消退。一份研究发现,直径小于 1 cm 的缺损有 80% 的机会可以自行闭合。[7]另一份纵向报告发现,小于 0.5 cm 的缺损有 96% 会自行闭合,而大于 1.5 cm 的缺损则不会闭合。[4] 但是,一份来自尼日利亚的研究报告,14 岁时仍有可能自行闭合。[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