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疝 (<1.5 cm) 的传统治疗包括观察至 4 或 5 岁。多达 80% 的儿童会自行闭合。[7]如果 4~5 岁之后疝依然存在,因存在嵌顿风险应对疝气采用择期门诊外科修补术进行治疗。如果观察期间疝发生嵌顿,一般应在 24 小时内通过人工压迫进行复位并进行外科修补。如果嵌顿性疝无法被复位,则需进行急诊手术。说服儿童监护人大部分病例只需观察而无需手术是一个挑战。
筋膜缺损大于 1.5~2 cm 不太可能自行闭合。许多外科医生建议在 2~3 岁时对这类疝进行择期修补。[10]如果有间歇性嵌顿症状或复发性疼痛,表明需尽早进行修补。[11]压迫疗法(例如腹带)未必起治疗作用,可能有害或使修补恶化。
如果未经修补的脐疝表现为一触即痛的脐肿块,应怀疑患有嵌顿,无论伴有或不伴绞窄;不管患者多大或疝尺寸多大,都应立即进行治疗。如果腹内容物陷入突出的疝囊中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并可能导致肠绞窄。治疗包括通过将空气或液体挤出嵌顿性肠管,并向肿块施加稳定的压力,以尝试进行即刻复位术(不存在腹膜炎体征时)。如果复位了,患者应被收治入院并观察是否有腹膜炎,次日进行手术修补术。如果疝无法被复位,则需进行急诊手术。评估肠道完整性应是本流程的一部分,特别是手术过程中万一遇到出血性腹膜炎。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