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根据纵隔肿块在纵隔中的位置可缩小病因范围。随着肿块的生长或侵犯,其可能超出这些影像学定义的区域边界。依据位置的纵隔肿块病因[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依据位置的纵隔肿块病因由 BMJ 询证中心创建 [Citation ends].

甲状腺肿块(甲状腺肿、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最常见表现是甲状腺直接延伸至前纵隔。甲状腺肿及异位甲状腺组织也可发生于中纵隔。滤泡性腺瘤为胸骨后甲状腺肿中的最常见良性肿瘤。[1]胸骨后甲状腺肿术中显示[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胸骨后甲状腺肿术中显示(图片)由 Mario Gasparri 医生和 Nicholas Choong 医生提供 [Citation ends].10%-15% 的胸骨后甲状腺肿为恶性肿瘤。[2][3]

淋巴结肿大(转移性、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可能表现为位于纵隔内任何部位的新生物。恶性病因更常见于老年患者和具有癌症既往史的患者。血液恶性肿瘤,例如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可能具有相关 B 类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体重减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因血细胞减少而出现症状的急性发作,例如疲乏、出血和感染复发。原发性纵隔 B 细胞淋巴瘤属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亚型,表现为前纵隔巨大肿块,压迫周围器官而出现症状。[4]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为主动脉的局灶性或弥漫性扩张,累及血管各层。可能表现为中纵隔或后纵隔中肿块。升主动脉瘤通常由内膜囊性变或坏死引起,常与胶原血管病有关。降主动脉瘤多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主动脉瘤自然史包括逐步扩大和最终破裂(若未治疗)。[5][6]

胸腺肿物(胸腺肿瘤、胸腺增生)

成人的前纵隔病变中约 30% 为胸腺肿瘤,[7]而儿童则仅占 15%。[8]WHO胸腺肿瘤分类指南中将胸腺瘤分为 A 型、AB 型、B 型或 C 型大胸腺癌(白色箭头)侵犯胸骨(黄色箭头)CT 图像[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大胸腺癌(白色箭头)侵犯胸骨(黄色箭头)CT 图像(图片)由 Mario Gasparri 医生和 Nicholas Choong 医生提供 [Citation ends].其预后很差。[9]胸腺肿物没有特定高发年龄段,虽然在老年人中相对高发,且略倾向于男性。[10][11]

纵隔生殖细胞肿瘤

性腺外生殖细胞瘤沿人体中线分布,并对应于胚胎泌尿生殖脊。纵隔生殖细胞瘤占所有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的50%-70%,并位于前纵隔。[12]将其分为良性或恶性。良性纵隔生殖细胞瘤包括成熟畸胎瘤。恶性纵隔生殖细胞瘤包括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

成熟畸胎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更常见于儿童或青年中。成熟畸胎瘤无性别偏好。

纯精原细胞瘤约占恶性生殖细胞瘤的 35%。[13]常见于 20-40 岁的青年中,以男性居多。

非精原细胞瘤生殖细胞瘤包括绒毛膜癌、胚胎癌、畸胎瘤和内胚窦瘤。[14]多见于 20-40 岁的青年中,绝大多数为男性。与 Klinefelter 综合征有关。[15]

囊肿(支气管源性、心包、食管)

支气管、心包和食管囊肿可表现为中纵隔肿物。虽然曾有报道囊肿会出现瘤变,但这通常并不多见于其自然转归。症状与相邻结构受压迫、囊内出血或感染有关。

支气管和食管囊肿为胚胎性支气管或前肠发育畸形所致。

心包囊肿为薄壁囊肿,源自心包,且可能为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心包囊肿 CT 图像[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心包囊肿 CT 图像(图片)由 Mario Gasparri 医生和 Nicholas Choong 医生提供 [Citation ends].心包囊肿术中显示[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心包囊肿术中显示(图片)由 Mario Gasparri 医生和 Nicholas Choong 医生提供 [Citation ends].

气管肿瘤(良性或恶性)

原发性气管肿瘤可能为良性或恶性的,并可出现在中纵隔。多数气管肿瘤为恶性的,其中,腺样囊性癌和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最常见的良性气管肿瘤为鳞状上皮乳头状瘤。较之在儿童中的 10%-30% 恶性气管肿瘤,在成人中的恶性比率高达90%。[16]

神经源性肿瘤(副神经节瘤)

神经源性肿瘤源于末梢神经、自主神经节和神经管胚胎残余。可为良性或恶性,并可出现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在儿童中常为恶性,而在成人中倾向于良性。[17]儿童和青年更易出现自主神经节肿瘤(其中三分之二为恶性)。成人更易出现神经鞘瘤,但几乎均为良性的。良性肿瘤包括神经鞘瘤施旺氏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神经纤维瘤、节细胞神经瘤和颗粒细胞肿瘤。恶性肿瘤包括恶性施旺氏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

肺癌

肺癌通常转移到纵隔淋巴结,表现为 III 期肺癌。彻底的纵隔分期对于确立适当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18]小细胞肺癌常与早期出现且体积大的肺门和纵隔的淋巴结肿大有关,其表现较之于轴位图像上的肺癌原发灶,更加明显和深刻。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