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增多定义为成人循环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7.7×10^9/L),而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 WBC) 总数正常,<11×10^9/L。[1]Hoffman R, Furie B, McGlave P, et al. Hematology ba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Churchill Livingston; 2009.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中性粒细胞增多由 T. George 博士收集 [Citation ends].术语白细胞过多和类白血病反应的定义保留为白细胞总数>50×10^9/L,而类白血病反应定义为具有非恶性病因。WBC 总数增多 (>11×10^9/L) 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7.7×10^9/L 定义为中性粒细胞增多。[1]Hoffman R, Furie B, McGlave P, et al. Hematology ba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Churchill Livingston; 2009.可使用 WBC 总数乘以多形核细胞和杆状核细胞(杆状核未成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估计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术语粒细胞增多症和中性粒细胞增多通常可互换使用,尽管粒细胞增多症还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阅读更多中性粒细胞增多由中性粒细胞产生增多、着边作用(中性粒细胞从血管内有边缘的多形核细胞池区域进入外周循环的过程)或中性粒细胞从外周循环迁出(向外迁移)进入组织减少所致。
流行病学
难以概括哪些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增多的风险最高,因为多种因素促成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发生。基于相反情况的评估——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证实了可重复的种族差异。[2]Hsieh MM, Everhart JE, Byrd-Holt DD, et al. Prevalence of neutropenia in the U.S. population: age, sex, smoking status, and ethnic differences. Ann Intern Med. 2007;146:486-492.http://annals.org/article.aspx?articleid=733880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7404350?tool=bestpractice.com与白种人相比,黑种人具有较低的 WBC 总数(平均差异 0.89×10^9/L)和较低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平均差异 0.83×10^9/L)。与此相反,与白种人相比,美国西班牙裔人群具有较高的白细胞计数(平均差异 0.16×10^9/L)和较高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平均差异 0.11×10^9/L)。[2]Hsieh MM, Everhart JE, Byrd-Holt DD, et al. Prevalence of neutropenia in the U.S. population: age, sex, smoking status, and ethnic differences. Ann Intern Med. 2007;146:486-492.http://annals.org/article.aspx?articleid=733880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7404350?tool=bestpractice.com生活方式因素也影响中性粒细胞增多的风险,包括运动水平、应激和吸烟情况。
病理生理学
外周循环的中性粒细胞(包括在白细胞总数中),主要由从骨髓运输到外周组织的成熟中性粒细胞组成。中性粒细胞从骨髓运输到外周组织的这一过程很短,持续约 3-6 小时,取决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 CXCR4 信号转导。任一时刻循环中存在的中性粒细胞只占中性粒细胞总数的 5%,因为中性粒细胞在骨髓中的寿命为 9 日,在外周组织中的寿命为 1-4 日,而在循环中的寿命只有 3-6 小时。
白介素 -3 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髓系统中细胞的产生。然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负责催化早期髓系细胞分化为成熟中性粒细胞。多种信号诱导中性粒细胞从骨髓向外周循环迁移,包括皮质类固醇、内毒素、补体来源的白细胞动员因子、C5a 趋化因子、TNF-α 和雄激素。触发后,骨髓贮存池释放的中性粒细胞使循环中性粒细胞在 4 小时内增加三倍。除骨髓、循环和外周组织所含的中性粒细胞外,中等量的中性粒细胞附着于血管内皮并通过着边作用进入循环。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的释放,几乎立即引起着边作用,随后外周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