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全血细胞计数 (Full Blood Count, FBC) 和外周血涂片检查以缩小中性粒细胞增多鉴别诊断的范围。临床病史应包括疾病慢性表现的检查。外周血涂片检查时应评估同时存在的核左移现象(外周循环中未成熟粒细胞增多)。
要确定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的病因,必须对临床病史进行完整评估,重点为疾病慢性表现。疾病进程中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可持续出现数秒、数分钟、数周至数月。
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原因包括肌肉抽搐(如强直 - 阵挛性发作)、呕吐、排卵、产科情况(先兆子痫、自然分娩或剖宫产)、一氧化碳中毒、感染(病毒感染综合征、结肠炎和艰难梭菌结肠炎)、甲状腺危象、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肌梗死以及创伤(热烧伤、电击、手术和蛇咬伤)。
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慢性病症包括妊娠和哺乳、酸中毒、唐氏综合征、焦虑和应激相关状态以及皮质醇增多症。
既往病史的全面审查可识别直接导致或促成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慢性、阵发性或反复性病因。应筛查以下情况:
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
慢性或反复感染
焦虑和应激相关状态
21 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
前驱血液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镰状细胞病
手术史(包括脾切除术)
最近的免疫接种。
应采集详细的用药史,包括最近停用的药物、非处方药和补充剂。已知与中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的特定药物包括抗生素(应询问近期抗生素使用史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如果有抗生素使用既往史,应考虑到艰难梭菌结肠炎,即使没有腹泻症状)、皮质类固醇、儿茶酚胺(肾上腺素)、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以及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法美英分类 AML-M3)的全反式维甲酸或三氧化二砷。
家族史可能有助于识别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根本原因。中性粒细胞增多家族史提示为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应筛查的其他疾病包括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和白细胞增多、唐氏综合征和白细胞黏附因子缺陷。
要确定可能的影响因素,必须获取全面的社会史,且应包括询问患者吸烟状况以及情绪和身体(包括剧烈运动)应激水平。
应进行初步重点体格检查,以查找感染或炎症体征,尤其要注意以下情况: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定义为至少满足以下 2 条标准:1) 发热>38°C,2) 心率>90 次/分钟,3) 呼吸频率>20 次/分钟或 PaCO2<32 mmHg,4) WBC 总数>12×10^9/L 或<4×10^9/L,或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比例>10%(杆状核未成熟中性粒细胞)
低血压、心动过速和感染性休克
低体温症
淋巴结肿大,提示感染或恶性肿瘤
软组织红斑、发热和肿胀,提示局部软组织感染、蜂窝织炎或脓肿
呼吸系统检查的肺实变或胸膜腔积液体征
腹部压痛及腹膜炎、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或其他急腹症体征
粪便检查:恶臭稀便,提示艰难梭菌结肠炎。
应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脾肿大表明骨髓增殖性肿瘤或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
所有患者均应进行 FBC 和外周血涂片检查。应当根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指导其他初步实验室检查。
应立即评估白细胞增多的程度,白细胞总数>250×10^9/L 可能需要立即去除白细胞以预防终末器官并发症,包括肺栓塞、颅内血管闭塞或冠状动脉闭塞导致的呼吸衰竭、卒中或心肌梗死。
FBC 和外周血涂片检查可对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紧急基础病因进行快速评估。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白细胞总数增多伴循环中未成熟髓系细胞以及相关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证据。
骨髓增殖性肿瘤或骨髓增殖性/骨髓增生异常重叠综合征:生成障碍和/或某些髓系细胞亚型增多。外周循环中未成熟细胞证据支持诊断。CML 与白细胞总数增加伴核左移和全髓细胞成熟证据相关。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增多支持诊断。
贫血:血红蛋白下降伴可变的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增加或减少)。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微血管病变(破碎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增大。中性粒细胞增多或白细胞增多,且白细胞总数>20×10^9/L。
脓毒症(伴或不伴 DIC):外周血涂片同时存在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伴形态变化,[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一例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患者的中毒颗粒由 T. George 博士收集 [Citation ends].包括中毒颗粒、 Dohle 小体和细胞质空泡。
外周血涂片检查时应评估核左移现象(外周循环中未成熟粒细胞增多)。核左移时观察到的未成熟髓系细胞包括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增多。已报告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杆状核未成熟中性粒细胞)计数 >0.7×10^9/L 的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增多,但杆状核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不准确性和不严密为其作为感染的有效实验室检查带来问题。[18]测量外围循环杆状核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以及中性粒细胞总数中未成熟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有助于确定炎症性或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许多血液学分析可提供专门的参数,例如未成熟粒细胞比例,有助于鉴别。[19]如果存在,此结果可以提示以下鉴别诊断:
感染性或炎症性疾病:外周循环杆状核中性粒细胞超过白细胞总数的 20%,对感染性或炎症性疾病诊断具有 53% 的敏感性和 79% 的特异性。循环血中未成熟髓系杆状核细胞占中性粒细胞总数/绝对计数比例>0.25 具有 59% 的敏感性和 63% 的特异性。中性粒细胞总数 ≥ 8×10^9/L 诊断感染性或炎症性疾病的敏感性为 60%,特异性为 58%。白细胞总数 ≥ 9.6×10^9/L 具有 68% 的敏感性和 56% 的特异性。[20]白细胞总数>25×10^9/L 诊断潜在感染过程的敏感性为 74%。虽然未在临床实践中普遍使用,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增多也可提供有益信息。
其他适用情况包括骨髓恶性肿瘤(如 CML)、先兆子痫、重金属中毒、骨髓毒性事件恢复和骨髓生长因子。
多种情况下,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抑郁症、感染(结核、疟疾、伤寒、梅毒、锥虫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布鲁菌病)、炎症性肠病、结节病、无脾或脾功能低下状态、妊娠、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以及皮质类固醇或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即非格司亭)治疗,可在外周血涂片上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同时观察到单核细胞增多(血液中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增加,>0.8×10^9/L)。
应进行外周血涂片组织学评估,以排除提示急性白血病过程的未成熟髓系细胞证据。核左移时观察到的未成熟细胞可能是未成熟的晚幼粒细胞,但外周血涂片中一旦出现中幼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或原始细胞的证据,必须立即检查是否为急性白血病。支持感染性或炎症性疾病的组织学结果包括中毒颗粒、Dohle 小体和细胞质空泡。中性粒细胞的这些形态变化证据对于诊断已有的炎症性或感染性疾病高度敏感 (80%),尽管特异性低 (58%)。
评估 FBC 和检查外周血涂片后,应根据鉴别诊断的预测可能性进行其他特定实验室检查。
如果怀疑为感染性疾病,必须通过血液、脑脊液、尿液、痰、或伤口培养物(需氧和厌氧菌)鉴定传染源。如果怀疑为炎症性或感染性原因,应检测是否存在 C 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 升高,尽管其为一项低敏感性检测。CRP>95.2 nmol/L(1 mg/dL 或 10 mg/L)具有 79% 的敏感性。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计数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或 CRP 升高诊断炎症性或感染性疾病具有 100% 的敏感性。然而,组合的阳性预测值较差,为 37%。[21]还可检测血沉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以支持炎症性或感染性原因的中性粒细胞增多。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片 (Chest X-ray, CXR)、腹部超声或 CT(根据体格检查定位可能的病灶),有助于鉴别感染性或恶性病因。
如果有白血病证据(外周血涂片未成熟细胞,包括原始细胞或较晚幼粒细胞更幼稚的细胞、成白红细胞变化),应进行骨髓活检和骨髓穿刺。外周循环无未成熟细胞或异型细胞的情况下,骨髓结果提示中性粒细胞增多诊断的敏感性低,因此不常规推荐。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 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以及炎症性或感染性疾病均可使白细胞碱性磷酸酶升高。因此使用白细胞碱性磷酸酶水平以细化中性粒细胞增多鉴别诊断受其缺乏特异性的限制。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