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腹部外伤的形成机制,有助于获取对于外伤严重程度的直接判断,和对于可疑损伤的鉴别诊断。 外伤的形成机制涉及到大规模的能量转移,像高速度的机动车事故就比低速度的事故更有可能造成伤害。 创伤性的腹部外伤从病因学上大体可以分为2类:钝性和锐性的腹部外伤。
钝性外伤的原因分为2种:剪切力和拉伸力。
剪切性损伤在突然加速或者减速期间发生于脏器的附着点。例如,在突然的减速过程中,肝脏相对肝圆韧带来讲可能会有相对运动,就可能会在附着点周围产生剪切力,从而造成肝脏撕裂。肾脏、脾脏、大肠以及小肠也易于被这种剪切力损伤。
直接压缩或者拉伸脏器组织都会导致拉伸性损伤。 肝脏、脾脏以及胰腺的损伤常常来源于正面的冲击力,肾脏的损伤常来源于两翼的冲击力。 直接压迫腹部可以导致腹内压增大,其后果可能是骨盆骨折或者膈肌破裂。
膈肌损伤在腹部钝性外伤中不到10%,脾脏损伤在钝性外伤中更为常见。
当外来物体穿透身体的某个部位时,它将会把能量转移给邻近的组织。 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外来物体的速度和大小。 高速的枪击伤与低速相比,会在子弹轨道周围造成更多的组织损伤。
腹部穿透伤相对钝性外伤来讲,外伤范围相对较小。 锐性外伤造成的器官损伤取决于外物刺穿身体时的所形成的窦道位置。 但是首先要明白,子弹因为可被骨骼弹飞,其所形成的窦道不可预测。 假若在损伤后至接受检查前,身体改变了位置,则对子弹轨道的推测有可能会被误导。 当撞击骨骼时,子弹会形成更多的碎片,在体内造成意想不到的多重损伤。
穿透伤可以在其所造成的腔道周围形成穴蚀现象,也可以将外来物质(譬如衣料)带入其中。 这些成因增加了日后伤口感染的几率。
与钝性创伤后果相比,穿透性腹部创伤之后,胃、小肠和结直肠损伤的发生率更高。小肠是穿透性腹部创伤中最常受损的器官。
在胸-腹穿透伤中膈肌损伤很常见。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