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较为危险的因素包括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家族史、久坐的生活方式、高脂和高糖类饮食、胰岛素耐受性、酗酒、肝脏和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艾滋病和囊性纤维化等。

视网膜脂血症

当通过检眼镜观察时,视网膜为灰白色,视网膜血管为白色。

疹性黄色瘤

小黄丘疹时常被红斑基底围绕,主要出现在臀部、肘以及其他压敏区。 疹性黄色瘤[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疹性黄色瘤由 Leaf 教授提供;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发疹性黄色瘤,表现为伴早期科布内现象的丘疹病变和瘢痕疙瘩形成[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发疹性黄色瘤,表现为伴早期科布内现象的丘疹病变和瘢痕疙瘩形成Wani AM, Hussain WM, Fatani MI, et al. Eruptive xanthomas with Koebner phenomeno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riglyceridaemia and hypertension in a 41-year-old man. BMJ Case Reports. 2009; doi:10.1136/bcr.05.2009.1871 [Citation ends].

由皮肤组织细胞内乳糜微粒甘油三酯的大量沉积所致。病变组织活检显示瘢痕疙瘩的瘢痕形成和充满脂质的巨噬细胞[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病变组织活检显示瘢痕疙瘩的瘢痕形成和充满脂质的巨噬细胞Wani AM, Hussain WM, Fatani MI, et al. Eruptive xanthomas with Koebner phenomeno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riglyceridaemia and hypertension in a 41-year-old man. BMJ Case Reports. 2009; doi:10.1136/bcr.05.2009.1871 [Citation ends].

其他诊断因素

肥胖或超重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随着肥胖(通过体重指数体现)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在腹型肥胖(通过腰围体现)情况下更为常见。

糖尿病

高甘油三酯血症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很常见。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机制涉及高甘油三酯血症,因此高甘油三酯血症经常见于有此类病变的患者。[20][35]

心绞痛或跛行

有血脂异常的患者经常患缺血性心脏病和周围血管疾病。

腹痛和胰腺炎其他的表现

乳糜微粒血症患者腹痛的原因可能是脂肪浸润引起的内脏肿大和内脏器官胀大。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胰腺炎的一个较为危险的因素。 一个患有复发性胰腺炎的患者很可能患有阵发性乳糜微粒血症。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家族史

高甘油三酯血症,特别是乳糜微粒血症,是由患有血脂异常和糖尿病亲属所反映的潜在遗传易感性引发的。 遗传性的代谢紊乱包括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IV和V型)、家族混合型血脂异常(IIb和IV型)、多基因性高胆固醇血症(IIb型)、以及宽β脂蛋白病(III型)。

糖尿病家族史

高甘油三酯血症,特别是乳糜微粒血症,是由患有血脂异常和糖尿病亲属所反映的潜在遗传易感性引发的。

超重/肥胖患者

肥胖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关性已众所周知。[13]

过度肥胖损害甘油三酯清除(利用不足)会引发高甘油三酯血症。

减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高饱和脂肪饮食

能够增加甘油三酯的生成并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31]

与碳水化合物相比,含有中性脂质的单不饱和脂肪是替代多不饱和脂肪饮食来提供热量的更好选择。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能够增加甘油三酯的生成并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32][33]

与碳水化合物相比,含有中性脂质的单不饱和脂肪是替代多不饱和脂肪饮食来提供热量的更好选择。

胰岛素抵抗

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临床疾病(包括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会增加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风险。[14]

除了引起脂肪细胞释放甘油三酯增加(生成过多)之外,[14] 胰岛素抵抗还会引起甘油三酯清除减少(利用不足),从而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

肝病

也可能由肝细胞生成过多的甘油三酯而增加甘油三酯水平。[17]

急性肝功能障碍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会引发高甘油三酯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

可能会由于甘油三酯清除减少而引发高甘油三酯血症。[15]

然而,它更可能引发高胆固醇血症。

肾脏疾病

包括肾病综合征和透析。[16]

过度饮酒

过量摄入乙醇(急性和慢性)可以增加甘油三酯生成,从而引发高甘油三酯血症。[22]

HIV 感染

高甘油三酯血症在 HIV 病毒感染者中的患病率上升,[19] 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群中其患病率也上升。[27][34]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既影响甘油三酯的清除又增加甘油三酯的生成。

囊性纤维化

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因素有胰腺功能不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肝病、炎症状态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没有关于筛查的建议。[18]

药物治疗

诱发药物可能包括糖皮质激素、雌激素、[25] 13-顺维甲酸(商品名:Accutane)、一些降压药(氢氯噻嗪和非选择性 β-受体阻滞剂)、[26]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27] 以及干扰素。[28] 一种新型维甲酸贝沙罗汀已导致多达 80% 的患者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他莫昔芬可增加甘油三酯水平,但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 有病例报告显示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天门冬酰胺酶、卡培他滨和异丙酚有关。 服用这些药物后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易感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库欣综合征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因素。

急性脊髓损伤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因素。

炎症或免疫紊乱

包括结节病、[24]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骨髓瘤。

神经性厌食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因素。

器官移植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因素。[2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