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由于症状各异且多数为非特异性,CO 中毒诊断是基于在临床上的高度怀疑。诊断需要有近期的一氧化碳暴露史、与 CO 中毒一致的症状表现、以及动脉或静脉血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升高。[13]急性中毒症状较为普遍,但与一氧化碳浓度高低并无关联。[14]认识 CO 中毒的常见来源、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以及暴露于一氧化碳环境的风险很重要。

病史

在采集病史时,应查找常见暴露源:房屋火灾、意外暴露于内燃机尾气(车辆或发电机)、使用通风不当的室内加热器或火炉、工厂工人接触丙烷驱动的重型设备,而对于儿童,应考虑其是否乘坐在小货车后部。若症状在许多家庭成员中均出现,则意外暴露于单一的一氧化碳来源的可能性更高。CO 中毒的症状可为急性或慢性,取决于吸入的剂量和暴露的持续时间。这些症状大多是非特异性的,从头痛、恶心、眩晕到严重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各不相同。有冠心病、血管疾病或贫血病史的患者、孕妇及其胎儿、婴幼儿以及老人,这些人群在 CO 中毒后不良预后的风险最高。

查体

临床表现可从无明显体征的轻度症状到严重心血管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不一。所表现的临床体征通常是由于缺氧引起,患者可能表现出心动过速、低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皮肤水疱和非心源性肺水肿。其他临床表现包括神经症状,从意识错乱到昏迷、癫痫发作或卒中样症状。

检验

疑似暴露于一氧化碳的患者应检测其碳氧血红蛋白 (CO-Hb) 水平。低(<15% 至 20%)或高(>60% 至 70%)水平通常与临床症状相匹配。25% 为重度中毒。然而,由于这并非必然,治疗方案不应完全基于碳氧血红蛋白水平,也要参考临床表现。

非侵入性脉搏一氧化碳血氧测量法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尚待确定,目前并不推荐它。[15][16]血气分析仪可以用来测定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水平,但其没有考虑其他类型血红蛋白带来的干扰,而标准脉搏血氧测量读数通常因无法区分一氧化碳血红蛋白与氧合血红蛋白而导致假性升高。

下列检查可能有助于诊断和识别并发症,且应在所有患者中实施:心电图、针对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肌钙蛋白-I(心肌病标志物)、胸部 X 线(筛查非心源性肺水肿)、肌酸激酶水平(骨骼肌损伤的证据)和乳酸水平(在重度中毒患者中升高)。高血糖患者在 CO 中毒后神经系统的预后较差,因此也应检测血糖。[17]

在急诊条件下神经精神病学检查的作用存在争议。然而这些测试有助于评估 CO 中毒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他们对于治疗的反应。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 可用于特定患者。

影像学检查

当患者表现出诸如意识错乱、头痛、视物模糊、癫痫发作和/或昏迷等急性神经症状时,进行治疗的医生应决定是否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头部 CT 检查。

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磁共振,可显示出 CO 中毒后遗症,应在与神经放射学医生讨论后进行。[18][19]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