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鉴别诊断

疾病
体征 / 症状
检查
体征/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生殖器或其他黏膜上的阿弗他样溃疡、结节性红斑或其他皮肤病损、葡萄膜炎、关节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23]

该病在中东、远东和地中海沿岸最常见。

检查

诊断依据为病史和临床特征。

高达 60% 的患者针刺反应呈阳性,在中东患者中阳性率最高。

可能与 HLA-B51 基因型有关,但这种关联存在较大的种族差异性。

体征/症状

持续性溃疡(即溃疡不愈合)是恶性疾病(例如口腔癌)的典型特征,不过,红色或白色病灶或肿块也可见于恶性疾病。

病损可能较硬、无痛,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3 周以上未愈的单个溃疡很可能为癌性溃疡。

检查

切取活检提示恶性疾病(最常见为鳞状细胞癌或淋巴瘤)。

体征/症状

有饮食中叶酸来源不足的病史或大量饮酒史。

贫血可能引起苍白、疲乏、无力、运动耐量下降和运动时呼吸急促。

检查

贫血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 (MCV>100fL);血清叶酸低 (<6nmol/L [<2.5ng/mL]);红细胞叶酸水平<317nmol/L (<140ng/mL)。

体征/症状

可能出现舌炎、口角炎和匙状甲。

贫血可能引起苍白、疲乏、无力、运动耐量下降和运动时呼吸急促。

检查

铁缺乏患者的铁蛋白一般较低 (<112pmol/L [<50ng/mL]);铁蛋白水平<34pmol/L (<15ng/mL) 强烈提示铁缺乏。

体征/症状

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或脊髓后索变性的表现(如共济失调)。

贫血可能引起苍白、疲乏、无力、运动耐量下降和运动时呼吸急促。

检查

贫血为大细胞性贫血 (MCV>100fL);血清 B12 低 (<148pmol/L [<200pg/mL])。

体征/症状

HIV 相关感染(念珠菌病、毛状白斑)或肿瘤(卡波西肉瘤、淋巴瘤);HIV 感染的其他临床证据或危险因素。

在 HIV 感染者中,可能观察到独立于 HIV 感染引起的坏死性溃疡存在的阿弗他样溃疡 。[29]

检查

诊断依据为病史和临床特征。

HIV 血清学检查呈阳性。

体征/症状

克罗恩病可累及任一部分胃肠道,且症状迥异。

特征性表现可能包括:血性腹泻、体重减轻、唇部或面部肿胀,以及较少见的关节症状。

检查

结肠镜检查显示黏膜炎症和纵横分布的不连续的深、浅溃疡形成的鹅卵石样外观。

全层肠壁活检可见跨壁非干酪性肉芽肿。

体征/症状

UC 常出现的结肠炎特征性表现,包括左侧腹痛和血性腹泻。

检查

结肠镜检查示均匀连续的直肠受累、血管走向不清、弥漫性红斑、黏膜颗粒状改变、瘘管(罕见)和正常末端回肠(或全结肠炎伴轻度“倒灌性”回肠炎)。

肠活检可见黏蛋白耗竭、基底部浆细胞增多和弥漫性黏膜萎缩。

体征/症状

患者通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胃肠道不适、慢性腹泻、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或类似疱疹样皮炎的皮疹。

检查

血清 IgA 抗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抗体阳性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十二指肠内镜检查将显示黏膜皱襞萎缩和呈扇贝样改变、结节样变和马赛克样改变;组织学检查将显示出现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绒毛萎缩和隐窝增生。

MAGIC(口腔、生殖器溃疡与软骨炎)综合征

体征/症状

该病是白塞病的一个变种。

可能出现全身性软骨炎。[24]

检查

诊断依据为病史和临床特征。

体征/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热和感染。[22]

检查

诊断依据为病史和临床特征。

全血细胞计数可能显示白细胞减少。

PFAPA(周期性发热伴阿弗他溃疡、咽炎和腺炎)综合征

体征/症状

包括周期性发热、阿弗他性口炎、咽炎和颈淋巴结炎。

虽然罕见,但往往发生在幼儿身上。[25]

检查

诊断依据为病史和临床特征。

全血细胞计数可能显示白细胞减少。

TRAPS(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热综合征)

体征/症状

包括周期性发热和阿弗他性口炎。[26]

检查

诊断依据为病史和临床特征。

全血细胞计数可能显示血沉升高。

体征/症状

患者可有与 RAU 相似的溃疡,但伴有突然发热和界线清晰的紫红色皮损。[30]

50% 患者与恶性肿瘤(如急性髓性白血病)相关。

检查

诊断依据为病史和临床特征。

全血细胞计数可显示白细胞增多。

体征/症状

天疱疮早期可能表现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31]

检查

切取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有天疱疮的特征性表现:上皮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

直接免疫荧光示上皮基底层以上角质形成细胞表面出现 IgG 和/或 C3 线状沉积。

体征/症状

一期梅毒:主要症状为硬下疳,表现为单个无痛性溃疡,质硬,持续 3-7 周,愈合后无瘢痕;最可能累及的部位为唇、舌、组织连合部位、牙龈、腭部和扁桃体,常伴淋巴结肿大。

二期梅毒:主要症状为黏膜斑,表现为不规则的表浅斑块或具有红斑边界的溃疡,可能出现灰白色坏死假膜,出现蜗牛迹样病损,并发皮疹及生殖器病损。

三期梅毒:主要表现为局部破坏性肉芽肿(树胶肿)或舌炎,可伴黏膜萎缩。

检查

血清梅毒螺旋体酶免疫测定:阳性。

体征/症状

疼痛性肉芽肿性溃疡,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病变可能为局部破坏性,并与鳞状细胞癌相似,好发于舌、腭部、颊黏膜或唇。

检查

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

真菌病(例如组织胞浆菌病、副球孢子菌病)

体征/症状

肉芽肿溃疡可能与肿瘤相似。

检查

诊断基于既往史(例如近期前往国外疫区旅行)和临床特征(例如 HIV/AIDS)。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或核酸检测呈阳性。

体征/症状

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还可见软腭溃疡。

检查

这是一个临床诊断。

体征/症状

最常见于儿童,可引起低热和全身不适。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或脚掌,可持续长达 10 天。

口咽部发炎,舌、喉、颊黏膜、牙龈,偶尔在唇部出现红斑基础上的散在丘疹、斑疹、水疱或溃疡,因为水疱往往会很快破裂,可仅表现为淡黄色溃疡。通常 1 周内愈合。偶发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检查

诊断通常为基于临床。

全血细胞计数示白细胞计数增加,如果是肠道病毒 71 型致病,病毒培养可分离出相应病毒。

体征/症状

口腔黏膜表浅小溃疡可能是 EBV 感染的临床表现之一。

通常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

检查

EBV 感染时,全血细胞计数可能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和非典型淋巴细胞增多。

血清学检查示EBV-特异性抗体呈阳性,包括:衣壳抗原 IgM(VCA-IgM)、衣壳抗原 IgG(VCA-IgG)、早期抗原(EA) 和 EBV 核抗原(EBNA)。

基孔肯雅病毒感染

体征/症状

突然发热,通常伴随关节痛,可能会很严重并持续数天或数周。可伴发肌肉痛、头痛、恶心和皮疹等全身不适。

一些患者可有长期关节疼痛。

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 可检出抗基孔肯雅病毒的 IgM 和 IgG。IgM 抗体水平在疾病发作后第 3-5 周最高,并持续 2 个月左右。

逆转录 PCR 可能检出基孔肯雅病毒。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