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

关键因素包括可引起缺铁的状况(如终末期肾病、吸收不良)、妊娠、阳性家族史及某些药物(如抗抑郁剂、抗组胺药和甲氧氯普胺;安非他酮除外,尚未显示其可增加 RLS 症状)的使用。

感觉异常

通常将症状描述为感觉异常,难以进行充分表述,但可描述为虫爬感、有蠕动感、麻刺感、痛性痉挛或疼痛。[1][8]

夜间症状

症状通常在一天中的晚些时候加重,通常在睡眠前数小时。在较严重病例中,可能会在下午或早上出现症状。[1][8]

缓解因素(活动、伸展、按摩)

在活动、伸展或按摩时,症状仅暂时性减少。[1][8]

发生在下肢,较少情况下发生在上肢和躯干

主要影响下肢,但在较严重病例中,躯干或上肢也可能受到影响。[1][8]

其他诊断因素

饮酒

尤其在临睡前,可能会加重症状。

咖啡因的使用

可能会加重症状。

危险因素

与缺铁症相关的状况

在一些出现 RLS 症状的患者中观察到低循环铁储量(如,在终末期肾病、营养不良、吸收不良或隐性出血情况中),补充铁剂后发生反转。[8]

如果患者显示缺铁,则必须进行筛查以确定是否出现隐性出血(尤其是结肠癌所致的胃肠道出血)。

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和尿毒症患者的管理非常困难,因为在血液透析持续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休息且过早停止治疗会加重临床结局。

妊娠

可能会增加总循环血量并降低铁浓度,从而可能暂时性或永久性引发 RLS 症状。[7]

RLS 的家族史

一般认为原发性 RLS 遵循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高外显率,高达 50% 的存在特发性状况的患者会提及另一名受影响的家人。

抗抑郁剂、抗组胺药和甲氧氯普胺的使用

抗抑郁剂(安非他酮除外)、抗组胺药和甲氧氯普胺可能会引发或加重 RLS。

年龄增长

相较于在较小年龄首次受到影响的患者相比,在较大年龄出现 RLS 的患者更可能患有并存神经疾病且 RLS 进展更快。[2][4]

女性性别

一些研究显示受影响的女性人数高达男性的 4 倍,但其他研究显示两性之间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4][6]

吸烟

与 RLS 发生率增加相关。[5]

肥胖

与 RLS 发生率增加相关。[5]

糖尿病

已知的相关因素。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