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被称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通常由非窦心房部分的异常自律性引起。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药物滥用(如可卡因、酒精),地高辛中毒以及既往接受过心脏外科手术。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是规则的,心率固定,为 120-200 次/分。在心电图上每一个QRS波前面可见一个不同于窦性心律的P波。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和终止均是突然的。兴奋迷走神经及静脉推注腺苷可终止其发作,藉此排除其他诊断。[1]
心房颤动 (AF) 的特点是无序的心房活动和不规则的心室反应,是一种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慢性 AF 可能为阵发性(定义为发作次数>1 次、发作持续时间≥30 秒且在 7 天内自发终止的复发性 AF),持续性(发作持续时间>7 天或发作持续时间<7 天但需要使用药物或电击复律的 AF),长期持续性(持续性 AF 的一种亚型,定义为发作持续时间>1 年的持续性 AF),或者永久性(通过心脏复律难以治疗或被视为最终的心律)。
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状、时向均不规则的快速颤动波,当房室传导完整时导致心室不规则的反应。
“孤立性房颤”指房颤患者年龄小于60岁,无超声心动图或临床证据表明患者有心脏、肺部或是循环系统的疾病。[5]
最常见的诊断为沃-帕-怀综合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扑和房颤。通常情况下,心率为150-240次/分。先天性心脏异常(尤其是Ebstein畸形)是其强危险因素。患者多为男性、青少年或20岁出头的男性(常由运动诱发),症状可表现为心脏停搏和心脏性猝死(罕见)。[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指心率超过100次/分,持续至少30s或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在30s内终止的异位室性心律。室性心动过速 (VT) 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宽 QRS 波(持续超过 120 ms)心动过速,心率不低于 100 次/分。通常见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但在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中也可能观察到特发性 VT。[7]
QT延长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不过QT间期延长也可因使用某些药物而出现(例如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一些抗精神病药)。QT延长综合征患者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心电图显示QT间期延长和T波形态异常。[10]患者发生晕厥、室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速)和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增加。其治疗措施包括:避免竞技性运动或类似的劳累,避免情绪应激、惊吓性声音(如闹钟)以及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治疗;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已发现的 13 个基因的突变会引起影响心肌复极化的多种通道病,从而导致 QT 间期延长。
凡是心率低于50次/分的任何心律,即使是一过性的均称为心动过缓。一些患者即使平时无症状,为了避免致命性并发症,也须进行干预治疗(例如起搏器植入)。这种心律失常的原因可以是急性的、慢性的或是阵发性长期存在的。其中包括:窦房结功能障碍(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静止或停搏,窦房结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障碍[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Ⅰ型、莫氏Ⅱ型、2:1传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等律性分离、干扰性分离)。
心动过速通常指心率不低于100次/分,它可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也可以是潜在疾病的表现。目前一些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分类方法有助于心动过速的管理和评估。这些分类包括:窦性和非窦性;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窄和宽QRS复合波心动过速;规律和不规律的心律失常;以及根据心律失常的起源点分类。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综合征属于窦房结功能障碍。
BMJ Publishing Group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