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可通过各种方法治疗耵聍栓塞,包括手动清除、外耳道冲洗或者在外耳道中注射耵聍溶解剂,这些方法也可联合使用。治疗后应予检查以确保外耳道耵聍栓塞已获清除。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临床医生的技能、经验、舒适度以及患者的病史。某种治疗方式无效或患者存在有特殊情况时(例如鼓膜穿孔),建议采用手动清除,最好在双目显微镜下进行。

手动清除

在儿童或成人,可利用各种器械进行手动清除。操作过程中,患者不乱动保持合作很有帮助。对于幼儿可采用一些限制措施,如让护士或家长帮着把持患儿或将患儿置于幼儿椅中,但不管是否采取限制措施,在治疗过程一定不要让患者疼痛。

可利用各种器械进行手动清除,但均须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临床医生可使用手持式检耳镜、带有外部光源的窥耳器或双目显微镜查看耵聍栓塞情况。在清除仪器辅助下耵聍栓塞清除时,尚不清楚内镜与显微镜的视觉效果是否相同。证据 C可根据耵聍存在的位置和组成成分使用耳匙、直角耵聍钩、镊子、微型吸引器或者将其结合使用。双目显微镜可提供良好的光线、具有深度感的双眼视觉以及放大作用。通过使用双目显微镜,临床医生通常能使耵聍栓塞的清除无痛、彻底。双目显微镜的主要缺点是其成本;多数社区诊所中不具备之。

手动清除常发生以下并发症:皮肤损伤,伴有出血和疼痛。

外耳道冲洗

使用注射器或机械冲洗器进行外耳道冲洗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耵聍清除方法。若使用低压冲洗且水流朝向外耳道而非朝向鼓膜,则该方法应该是安全的。如知患者有鼓膜穿孔或有耳部手术史,应避免进行外耳道冲洗。一些曾做过耳部手术的患者的鼓膜可能存在有部分萎缩,在冲洗压力作用下易发生穿孔。

虽然用于清除耵聍栓塞的外耳道冲洗法相对安全,但已有发生下列并发症之报告:鼓膜穿孔、外耳道损伤和出血、外耳道炎、疼痛、眩晕、平衡功能障碍和听力受损以及耵聍清除不彻底。冲洗前,医生应解释这些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地区,软质塑料球形冲洗器普遍有售,可供患者自己进行外耳道冲洗。就患者采用球形冲洗器自行治疗与接收常规诊疗的有效性进行比较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RCT) 显示,使用球形冲洗器自行治疗的患者其自诉症状明显减少。[8]一项为期 2 年的随访研究发现,自我治疗大大减少了日后由卫生专业人员进行外耳道冲洗的需求。[9]

耵聍溶解剂

各种化学制剂被用于软化耵聍,结合手动清除或外耳道冲洗而有助于对耵聍的清除。[10][11][12]证据 C 这些制剂可供临床医生在诊所中使用,也可供患者在家中使用。在外耳道冲洗前,提前 15~20 分钟使用耵聍溶解剂可使耵聍清除成功率提高至 97%,且可减少清除耵聍的用水量。[12]证据 C 这些制剂可分为 3 类:水基制剂、油基制剂或非水非油基制剂。

水基制剂可使耵聍中的角质细胞发生水化、破碎。

  • 这类制剂包括醋酸、多库酯钠、过氧化氢和盐水溶液。

  • 尚无充足的证据证明水基软化剂的效果是否均优于盐水。证据 C

  • 尚无充足的证据证明何种水基软化剂效果最好。证据 C但其好于未予任何处理。证据 C

油基制剂对栓塞之耵聍具有润滑和软化作用。

  • 油基制剂包括橄榄油和矿物油。

  • 油基制剂与水基耵聍软化剂同样有效。证据 B

  • 尚无充足的证据证明何种油基软化剂效果最好。证据 C

非水基非油基制剂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 非水基非油基制剂包括尿素过氧化氢(过氧化脲)。

  • 这类制剂可能比油基制剂更有效,但其效果可能不及水基制剂。证据 C

医生或护士可在外耳道中滴入一滴任何一种溶剂,几分钟后试着进行机械清除或冲洗。对于非常坚硬的耵聍,可先让患者回家,嘱咐其每天向外耳道内滴一滴矿物油、橄榄油或醋酸,数天后返回而再次尝试清除耵聍。

使用耵聍溶解剂可引起以下并发症:过敏反应、外耳道炎、疼痛或眩晕(如鼓膜不完整)及短暂性听力受损。如鼓膜不完整,则不应使用这些制剂。

一些特殊患者和难治性病例的处理

特殊情况下,如有鼓膜穿孔、外耳道狭窄或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等耳科手术史者;不合作儿童;外耳道炎患者;或耵聍清除方法均未奏效者,应考虑手动清除,最好在双目显微镜的帮助下进行。在糖尿病患者,外耳道冲洗(尤其是使用自来水进行外耳道冲洗)应慎用,因有诱发恶性外耳道炎的风险。[13][14] 有时,不合作儿童或有智障的成人可能需要全身麻醉以帮助清除其耵聍栓塞。

耳烛疗法

耳烛疗法是一种补充治疗。耳烛是一种用蜂蜡浸制的空心纤维管。将其较窄的一端置于外耳道内,然后将其较宽的一端点燃。据推测,通过耳烛的“作用烟囱效应”可将耵聍吸出。尚无科学证据证明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但有关该治疗所导致的并发症已多有报道,包括烧伤和燃烧造成的外耳道堵塞,美国FDA已警告禁止使用耳烛。[15][1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