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前庭大腺囊肿的病因在于前庭大腺的腺管系统,通常是缘于通向阴道前庭的主腺管发生阻塞。前庭大腺的分泌物在性交时具有润滑功能,对外阴表面起到湿润作用。虽然腺管梗阻是一个基本致病因素,但梗阻的原因常常不清楚。[6]它可能继发于黏液或外伤,或者由感染和水肿压迫腺管引起。[10][11]囊肿的大小取决于前庭大腺分泌物积聚的多少,性活动时囊肿可快速增大,而减少性活动后囊肿缩小或保持稳定,即是一个例证。通常囊肿直径在 1 cm 至 4 cm 大小时被发现。既往患前庭大腺囊肿导致发生另一次囊肿的风险增加,尤其是既往治疗不完全时。既往治疗可能导致腺管开口瘢痕形成和狭窄。

前庭大腺脓肿更常见于囊液的非淋病性多种微生物感染,这比腺体或腺管的原发性感染更常见。一种被提出的发病机制为,通过狭窄腺体开口发生的上行性感染,而腺体开口过小,难以使黏稠的前庭大腺分泌物排出。[6]虽然脓液培养可能显示没有细菌生长或呈现“无菌性脓肿”,但感染一般涉及多种微生物,包括阴道菌群中的需氧、兼性和厌氧菌。[1][12][13]一项涉及 219 名女性患者的研究发现,38.2% 的前庭大腺脓肿为无菌性,61.8% 为细菌培养阳性,并且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一种病原体,随后分别是多种微生物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B 族链球菌和肠球菌属。发现 3 例产广谱 β-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菌株。[14]罕见情况下,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发生在外阴切开术、外伤或外阴阴道手术之后。来自前庭大腺脓肿的常见分离菌株包括:[12][13][15]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表皮葡萄球菌

  • 粪链球菌

  • B 族链球菌

  • 肠球菌

  • 大肠杆菌

  • 铜绿假单胞菌

  • 脆弱拟杆菌

  • 产气荚膜梭菌

  • 消化链球菌

  • 梭杆菌

  • 大肠杆菌类

  • 淋病奈瑟球菌(在最近的病例分析中未见报道)

  • 沙眼衣原体(在最近的病例分析中未见报道)。

病理生理学

成对的前庭大腺位于会阴间隙的深处,在泌尿生殖膈深筋膜和浅筋膜之间,与前庭球后方紧邻。[16]腺管通过会阴浅间隙疏松的结缔组织,开口于阴道前庭处女膜外 5 点钟与 7 点钟处。[8][10]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前庭大腺囊肿,但只能根据组织病理学区分腺管囊肿和腺体囊肿,其鉴别主要是具有理论意义而非临床价值。导管内衬移行上皮,而腺泡的内层是单层柱状或立方上皮。[8]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