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表现与苔藓样糠疹类似,但是,淋巴瘤样丘疹病的皮损多为结节状,而不是丘疹。 与苔藓样糠疹不同,淋巴瘤样丘疹多发于 40~50 岁左右的人群,且发展为皮肤淋巴瘤的可能性更高。[17]
皮肤活组织检查显示非典型淋巴细胞(亲表皮性的 CD30+)的结节样浸润。[17]
临床检查可见多发的粉红色扁平丘疹,有明显的鳞屑,多分布于躯干,这些特征鉴别滴状银屑病和苔藓样糠疹。[1]
有性生活史,可能有原发性硬下疳。 临床检查发现多发性的粉红色至棕色斑疹和丘疹,形态多样,呈弥散性分布。 多发于手掌和脚掌上,并伴有黏膜溃疡。
VDRL/RPR 实验室检测呈阳性。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