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与鼻息肉相关的因素包括:

  • 哮喘:是“Samter三联征”(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哮喘和鼻息肉)的一种临床表现。

  • 阿司匹林耐受不良(36-96%伴有鼻息肉):是“Samter三联征”(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哮喘和鼻息肉)的一种临床表现。

  •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80%伴有鼻息肉)[7]

  • Churg-Strauss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重症哮喘、鼻息肉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2]

  • 遗传易感性:虽然确切关系不明,但是鼻息肉与某些疾病高度相关,比如,囊性纤维化(在囊性纤维化患者中超过50%患者会出现鼻息肉),15-52%的病例中存在阳性家族史[2]

  • 环境因素:关系尚不确切,但吸烟已证实相关。[1]

病理生理学

鼻息肉根据其部位和大小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3级鼻息肉[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3级鼻息肉图片由Dr Richard Hewitt 提供 [Citation ends].病理生理学尚不完全清楚。鼻息肉好发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筛窦区域,且双侧发病最常见。然而,鼻息肉可发生在鼻腔和鼻窦的任何部位。单侧病变应该排除肿瘤的可能性。在组织学上,鼻息肉由疏松结缔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新形成的腺体和毛细血管等构成。鼻息肉的表面主要覆盖含有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呼吸道假复层上皮。基质炎症细胞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亦可见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1][7]

分类

英国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

英国的指南将鼻息肉分类为:[2]

  •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的鼻息肉

  • 感染性的鼻息肉

  • 其他病因导致的鼻息肉。

英国的鼻息肉患者大部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的鼻息肉。尽管皮肤斑贴试验通常为阴性,但鼻息肉组织中可能含有意义不明的多克隆性免疫球蛋白 E。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