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新兴疗法

咽鼓管成形术

已有研究表明,如果ETD继发于黏膜水肿,提示可能需要进行手术行咽鼓管成形术。[26][27] 该治疗旨在去除在咽鼓管管口中水肿的黏膜以及咽鼓管口后方的黏膜下疤痕,从而扩大咽鼓管口。该治疗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但到目前为止,多用于过敏和鼻窦炎经适当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以及由医生确诊为咽鼓管口水肿的患者。可使用激光咽鼓管成形术或微吸切钻咽鼓管成形术。在这些手术的文献报告中,没有描述显著的不良反应。[21][26]

经鼻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经鼻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咽鼓管是一种新的手术技术,前景良好。将一根鼻窦球囊导管在内镜下经鼻放置在近端 ET 中以扩张 ET 的软骨部。一项研究报道了长达3年的疗效,[28] 而另一项研究显示,术后鼓室声导抗测试及耳镜检查结果均得到改善。[29]在此技术成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之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