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型头痛可出现于任何性别和年龄的人群,但是在女性和中年人群中更为常见。[5]
患者可能有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抑郁症和既往紧张型头痛病史。 过度使用镇痛药常常导致阵发性紧张型头痛转变为慢性紧张型头痛。
紧张型头痛通常为双侧、压迫样、非搏动性、紧缩样疼痛,没有任何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患者常常描述其症状为钝性、非搏动性、疼痛程度不一定,但一般不剧烈,很少会引起生活能力受损。随着时间流逝,头痛通常会恶化。额叶和枕部区域受影响更为普遍。可能会出现畏光、恐声或轻微恶心等症状,但每次发作期间,症状不超过其中一种。然而,若出现中度至重度恶心或呕吐,则应排除紧张型头痛。与偏头痛不同,紧张型头痛症状不会因体力活动而恶化。
诊断紧张型头痛,需要排除其他身体疾病,包括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严重颈椎病、老年患者巨细胞动脉炎、鼻窦炎(很少)、慢性头痛中的药物滥用、垂体瘤等脑肿瘤、慢性硬膜下血肿和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由于紧张型头痛常常被误诊为偏头痛,所以需要特别注意与偏头痛的鉴别诊断。国际头痛疾病分类-3 试用版的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包括不存在数种可见于偏头痛且可区分这两种疾病的相关症状。[1] 特别是气味恐怖症,可见于偏头痛,而很少见于紧张型头痛。[10]
检查中可能出现颅周压痛。 通常出现压痛的肌肉包括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颞肌、翼外肌和咬肌;但是,对于诊断来说,压痛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神经系统检查应显示正常。 若神经系统检查出现异常结果,应提示检查继发性头痛的可能病因。 包括颅内压增高(假瘤脑瘤、脑瘤、高血压性脑病、急性脑积水)、出血(脑血管意外、垂体卒中、静脉窦血栓形成、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血肿、巨细胞动脉炎)、感染(脑膜炎、脑脓肿)或外伤。 如果检查显示有视盘水肿(提示颅内占位性疾病)、反射不对称、感觉不对称或运动受损,则需要行头颅影像检查。
实验室检查或影像检查对于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意义不大。 对于顽固性或进展型病例,可考虑鼻窦CT扫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和腰椎穿刺术。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