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括感染(A 族 β 溶血性链球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HIV 感染)、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恶性肿瘤(霍奇金淋巴瘤、肺癌、结直肠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胸腺瘤)、溶血尿毒综合征和药物。

血尿

镜下血尿常见;患者是否伴有血尿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肾小球肾炎病变的类型。

水肿

呈全身性。对肾病综合征更具有特异性。腿水肿[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腿水肿由 Mehul Dixit 博士提供 [Citation ends].微小病变肾病患者颜面部水肿提示病情复发[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微小病变肾病患者颜面部水肿提示病情复发由 Mehul Dixit 博士提供;患者家长同意使用照片 [Citation ends].

高血压

GFR 下降伴水钠潴留引起系统性高血压。

其他诊断因素

少尿

肾功能快速恶化的早期表现,否则是肾功能恶化的晚期特征。

厌食

属于血管炎常见表现。

恶心

属于血管炎常见表现。

不适感

属于血管炎常见表现。

体重减轻

提示可能是系统性疾病。

发热

可能与病原菌感染相关,比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皮疹

血管炎的病原学。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双下肢可见高于皮肤表面的紫癜[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双下肢可见高于皮肤表面的紫癜引自Dr Paul F.Roberts的编著 [Citation ends].

关节痛

血管炎的病原学。

咯血

可出现在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和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中,罕见情况下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腹痛

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过敏性紫癜。

咽喉痛

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出现肾脏征状之前1~2周,与IgA肾病肾脏征状同时出现。

高容量血症

尿量减少引起液体超负荷的表现,如气短和水肿。

危险因素

A 组 β 溶血性链球菌

特异的致肾炎菌株包括M型1、2、4、12、25、49、55、57和60。 在儿童感染性咽炎中临床可检测到致病菌的概率是5%~10%,流行期间在皮肤感染中临床可检测到致病菌的概率是25%。[20]

呼吸感染

与免疫球蛋白 A (IgA) 肾病相关。可能触发肉眼血尿反复发作,从感染后 1-3 天开始。[21]

胃肠道感染

与IgA肾病相关, 可能触发肉眼血尿反复发作,从感染后 1 至 3 天开始。[21]

乙型肝炎

可导致循环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系膜区和内皮下沉积(引起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上皮下沉积(引起膜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或在血管沉积(引起结节性多动脉炎)。[22]

丙型肝炎

肾脏受累最常见表现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冷球蛋白血症)和膜性肾病。 发病与含抗病毒和病毒RNA抗体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的沉积相关。[23]

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免疫复合物在内皮下和上皮下沉积,毛细血管壁增厚。多数患者表现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4]

HIV

HIV相关肾病主要表现为塌陷型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特别在黑人中。 这些病变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可能与HIV直接感染肾小球相关。

也可见到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 肾病和狼疮样肾小球肾炎。也可能出现由合并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静脉吸毒和治疗相关肾小球肾炎导致的表现。[25][26]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特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经常累及肾脏,临床明显肾病的患病率范围为 40%-75%。不同性别、年龄和种族的患者进展至狼疮性肾炎的时间长短不同。目前看来男性、年轻患者、美籍非白种人在疾病较早期发生肾炎的风险增加。肾小球损伤的形式和程度主要与免疫沉积物形成的部位相关,并据此将其分成 6 种亚型或类型。[27]

系统性血管炎

例如经典的结节性多动脉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Churg-Strauss 综合征)和超敏反应血管炎(包括过敏性紫癜、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和血清病)。[28]

霍奇金淋巴瘤

在发病初期大多数是微小病变肾病,在晚期通常是肾脏淀粉样变性。[29]

肺癌

膜性肾病与实体肿瘤相关, 其机制可能是肿瘤抗原沉积在肾小球,继而抗体沉积,补体激活。[30]

肠癌

膜性肾病与实体肿瘤相关, 其机制可能是肿瘤抗原沉积在肾小球,继而抗体沉积,补体激活。[30]

非霍奇金淋巴瘤

微小病变肾病或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可能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30]

白血病

微小病变肾病、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可能与白血病相关。[31]

胸腺瘤

微小病变肾病或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可能与胸腺瘤相关。[30]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相关。[30]

药物

经充分研究的致病药物包括青霉胺、金硫丁二钠、非甾体抗炎药、卡托普利、丝裂霉素 C、可卡因和促蛋白合成类固醇。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