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

患儿,17个月,既往体健,但未进行过免疫接种,出现发热、萎靡及上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流涕和结膜炎,数天内加重。 发热于数天内逐渐升高至 39°C 到 40°C(103°F 到 104°F),咳嗽加重。 出现畏光。 此时红斑性颊黏膜可见白色黏膜疹。 2天后头部出现红斑、斑丘疹,并于3天内扩散至全身。 几天内皮疹呈淡褐色并融合。 发疹第3天发热消退,皮疹及咳嗽持续约一周。

其他表现

既往免疫接种者接触野生型麻疹可出现非典型麻疹。 大多数发生于接种灭活麻疹疫苗者。 起病急,伴有高热、头痛、腹痛、肌肉痛和干咳。 鼻炎和结膜炎不明显,Koplik斑罕见。 发疹与自然麻疹不同, 起于四肢扩展至头部. 腕、踝及掌跖尤其显著。[1]

变异性麻疹见于部分接种者。 其前驱期更短,罕见Koplik斑,皮疹发展类似典型麻疹,但不融合。 麻疹异常表现包括肺炎、中耳炎、心肌炎/心包炎和脑炎。 麻疹在免疫功能受损和营养不良者更严重。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神经疾病,见于自然麻疹感染后约 7-10 年,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持续麻疹感染的结果。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