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原发感染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潜伏于脊神经后根或颅神经神经节,带状疱疹 (HZ) 是由这些潜伏的 VZV 病毒再次激活而导致的。VZV 是一种双链 DNA 疱疹病毒,通过与受感染个体或病变直接接触或者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原发性感染后,病毒通过减少基因表达的数量和下调受感染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I 类抗原的表达而侵入免疫系统,从而实现潜伏感染。[15] 带状疱疹和“水痘”均由相同病毒引起,但水痘通常在初次感染后发生并引起全身皮疹,而带状疱疹在先前的感染再次激活后出现,并且其分布往往局限于特定神经分布。
自原发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感染后,病毒潜伏于脊神经后根或颅神经神经节。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感染通常累及单一皮区,罕见累及多个皮区。但是,在免疫受损人群中,常见累及多个皮区。HIV 感染、恶性肿瘤、化疗或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引起病毒特异性细胞介导免疫力下降,导致感染再次激活,从神经节蔓延至受累节段的神经组织以及相应的皮肤皮区。[1] 再激活导致神经节炎:神经元及其周围细胞的炎症和破坏。病毒同样沿着轴突向下蔓延到受累神经节支配的皮肤区域,引起局部炎症。
特征为持续 2-3 天的灼痛前驱期后,出现沿着受累神经节支配皮区分布的水疱。可能会累及任何皮区;但是,最常见的受累皮区为 T1 至 L2。[15] 虽然最常受到累及的是感觉神经元,但有 5%-15% 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同样受到累及。[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