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 岁、HIV 阳性、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化疗和恶性肿瘤。

皮区局限性疼痛

疼痛为局部灼痛、刺痛、瘙痒或麻刺感,从轻度到重度不等。

疼痛局限于受累皮区,可先于皮疹数天到数周出现。

最常累及胸神经和三叉神经的神经节。

瘙痒

可能在受累皮区出现。

皮疹

患者出现红色斑丘疹,随后出现透明水疱。出疹出现在受累感觉神经节支配的节段,不跨过正中线。水疱最终形成脓疱,并结痂。

角膜溃疡

如果累及三叉神经,皮疹可能引起角膜溃疡。患者的受累眼睛出现疼痛,而且视力下降。

其他诊断因素

发热

可能为低热。体温显著升高罕见。

头痛

约 20% 的患者出现全身症状。[3]

不适感

约 20% 的患者出现全身症状。[3]

疲劳

约 20% 的患者出现全身症状。[3]

疼痛且无皮疹

患者可出现典型的带状疱疹性疼痛(急性、慢性或两者均出现),但无皮疹,这一综合征被称为无疹性带状疱疹。[36]

危险因素

年龄>50 岁

发病率从 50 岁开始增加。[9]

HIV

带状疱疹 (HZ) 在 HIV 感染者中的发病率为未受感染者的高达 15 倍。[11][12][16]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

长期使用导致免疫抑制,增加患病风险。[17]

化疗

这些药物导致免疫抑制,进而增加患病风险。

恶性肿瘤

淋巴组织增生性恶性肿瘤尤其易诱发免疫抑制,进而增加感染风险。[18]

白种人

一项研究指出,黑人患 HZ 的可能性远低于白人(比值比 0.25)。[1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