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引起发热最为常见,而菌血症则是一种罕见病因。[12][15]
对长时间热性惊厥患儿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发现,人类疱疹病毒 (HHV)-6 感染常常与热性惊厥持续状态相关,而 HHV-7 感染与则少有关联;热性惊厥持续状态患儿中 1/3 与此两者有关。[16]
甲型流感病毒是亚洲国家最常见的病因,占香港病例的 19.5%。[11] 副流感病毒感染占 12%,腺病毒感染占 9%。在意大利的一项研究中,35% 的病例诊断为 HHV-6 感染;13.8% 为腺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 10.7%,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占 9.2%,巨细胞病毒感染占 3%,而 HHV-7 感染占 2.3%。[17] 一项针对 900 多例热性惊厥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发生热性惊厥的风险与流感、腺病毒感染或副流感病毒感染的相似,并且高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在预测复杂型惊厥发作或日后复发方面,病毒感染类型并不重要。[18] 与发热不伴惊厥的对照组相比,这些感染的发病率并没有显著差异。
国际抗癫痫联盟描述了可能引起一系列轻度至重度癫痫的单基因病因,例如 SCN1A 突变,其与 Dravet 综合征和伴有热性惊厥的遗传性癫痫 (GEFS+) 相关。目前越来越多倾向于从遗传学角度来定义新描述的癫痫性疾病,临床特征与基因型有关。[19] 将来,对遗传性癫痫的进一步了解可能会对热性惊厥的诊断产生影响。[20]
热性惊厥取决于阈值温度,这似乎因人而异。[13][21][22] 年龄对热性惊厥易感性有重要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惊厥复发的风险会下降。如果存在一个个体的温度阈值,当超过该温度时,会出现热性惊厥发作,那么这一阈值受到年龄的影响: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阈值越高,而风险就越低。[23] 根据科学协会和测量方法的不同,诊断发热所需的最低体温会增加,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发生变化。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发热是身体外部温度超过 38ºC (100.4ºF)。[1] 具有嗜神经性或中枢神经系统侵入性特质的某些病毒(例如人类疱疹病毒-6 [HHV-6]、甲型流感)以及一些细菌性神经毒素(痢疾志贺氏菌)可能与之相关,但尚无定论。[12] 一些病例中,幼儿急疹的急性病毒血症期间 HHV-6 可侵入脑部。幼儿急疹,又称为玫瑰疹或六号病,是一种发热性疾病,通常伴有皮疹、淋巴结肿大和部分消化道或呼吸道症状。惊厥复发可能与 HHV-6 病毒再活化有关。热性惊厥的定义可能需要修改,以将轻度脑炎或脑病包括在内。类型-单纯型或复杂型——可能与病毒神经趋向性或细胞因子对感染的免疫反应严重程度有关。[24]
单纯型热性惊厥的特征是没有局灶性特征的全身性强直-阵挛活动,持续时间少于 10 分钟,在随后的 24 小时内未复发,并且自行消退。[4] 对于复杂型热性惊厥,依据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来确定:局灶性发作或惊厥发作期间的局灶性特征,持续时间较长(超过 10 至 15 分钟),以及在 24 小时内或在同一发热性疾病期间复发。[5]
一项针对 158 名首次发生热性惊厥儿童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FEBSTAT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纯型热性惊厥定义而言,发作持续时间上限定为 10 分钟可能更为准确。[6] 广泛接受的单纯型热性惊厥定义仍然包括持续时间长达 15 分钟的癫痫发作,但大多数热性惊厥的发作时间要短得多。大多数临床实践通常依赖于长达 10 分钟的痉挛发作持续时间。
在所有首发的热性惊厥病例中,9% 至 35% 是复杂型。[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