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病变呈“粘附”样

这是标志性特征。 病变可呈现各种颜色和形状,但通常看上去都类似“粘附”的一样。

发于躯干和脸部

最常见于后背和胸部,其次是鬓角,头皮和颈部。 但也可发于除黏膜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

病变呈黄色或浅至深棕色

病变可呈现多种颜色。

病变轻微突起,有平整的表面

是一个关键诊断因素。

疣样质地

是一个关键诊断因素。

多处病变

可能是单处病变,但通常是同一位患者有多处临床特征相同的病变。

无痛

病变无疼痛,但有可能因与衣物摩擦而出现瘙痒和受到刺激。

瘙痒(痒疹)

病变可引起剧烈瘙痒。

其他诊断因素

病变表面有圆形黄白色角珠

是一个诊断因素。

危险因素

50 岁以上

50 岁以上的人中有 80% 到 100% 会受影响。[1][2][3][4] 30 岁以下罕见。

白人

白人比黑人多发。

家族史

可能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怀疑有家族倾向。[2][6]

阳光/紫外线照射

脂溢性角化病常见于身体上长期暴露于紫外线辐射的部位。

黑人(黑色丘疹性皮肤病)

脂溢性角化病的一种变型(黑色丘疹性皮肤病),有时发于黑人和亚洲人及西班牙人后裔。 这种类型由多个小的(1-2 mm 直径),深褐色或黑色柔软丘疹组成,常见于面部,颈部和胸部。

女性(黑色丘疹性皮肤病)

脂溢性角化病的一种变型(黑色丘疹性皮肤病),有时发于女性。 这种类型由多个小的(1-2 mm 直径),深褐色或黑色柔软丘疹组成,常见于面部,颈部和胸部。

妊娠

妊娠可能诱发脂溢性角化病。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