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蜂窝织炎的关键风险因素包括既往蜂窝织炎发作、溃疡/创伤、皮肤病、趾间足癣、淋巴水肿及静脉功能不全/慢性腿部水肿。

皮肤不适感

皮肤通常十分疼痛,并伴有发红、温热及肿胀。 下肢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4][5][6]

皮肤上有边缘模糊的斑疹性红斑

边缘模糊的斑疹性红斑、压痛、温热及水肿均提示这一诊断。[45]

皮肤屏障破坏

腿部溃疡、创伤、皮肤病及趾间足癣都可以是微生物进入皮肤的机制。[27][28][29][30]

具有清晰界限的凸起红斑(丹毒)

丹毒是一种明显的浅部蜂窝织炎,其有凸起、十分清晰的边界,从而将其与未受累的皮肤区分开。

MRSA 感染风险

对于近期接触过医疗卫生场所的患者,或者如果患者或其密切接触的人患有(或近期曾患有)化脓性皮肤病,应考虑 MRSA 感染。 被确认为社区获得性 MRSA 感染风险增加的人群包括被监禁者、静脉吸毒者、军事人员、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男性,以及运动团队成员。[35]

其他诊断因素

糖尿病史

可能使患者更易罹患糖尿病足部溃疡,而糖尿病足部溃疡可伴发蜂窝织炎。

全身性前驱症状

少数患者可发生发热和寒颤。[6] 但全身性症状更常见于存在原患淋巴或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34][45]

淋巴管炎/区域淋巴结病变

可能与蜂窝织炎同时出现,且为丹毒的一种常见表现。

免疫功能低下病史

除了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引起蜂窝织炎的微生物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也更容易被需氧革兰阴性菌(例如绿脓杆菌)和非细菌性病原体(例如新型隐球菌)感染。[36] 

异常接触(咸水或淡水、咬伤)

可能导致感染异常病原体。[36]

危险因素

既往蜂窝织炎发作

在前瞻性评估中发现其为独立风险因素。[28] 复发常见,且很可能由其他危险因素的持续存在引起,[29] 例如淋巴水肿,但每次炎症急性发作也可能导致淋巴功能障碍残留。

溃疡/创伤

多项研究中认为是蜂窝织炎的独立预测因子。[28][30][31] 皮肤屏障的破坏使微生物进入组织。

皮肤病

一些研究中认为是蜂窝织炎的独立预测因子。[28][29][30][31] 皮肤屏障的破坏使微生物进入组织。

趾间足癣

蜂窝织炎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28][30] 皮肤屏障的破坏使微生物进入组织。可从趾间足癣患者的趾间分离出致病菌。[27][28]

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常发生于恶性肿瘤手术及/或放疗后,其在多种机制下与蜂窝织炎相关,包括乳腺癌及妇科癌症的淋巴结清除术,无论是否进行照射治疗。[7][8][24][32][33] 多因素分析同时发现其为蜂窝织炎的一个强预测因子。[30]

淋巴损伤可能导致局部的宿主防御功能降低,从而导致继发感染。

静脉功能不全/慢性腿部水肿

隐静脉切除术后的蜂窝织炎与该手术具有明确的相关性。[28][34] 其他机制引起的慢性水肿同样增加了蜂窝织炎的风险。[30][33] 目前认为体液潴留使局部宿主防御功能降低,从而导致感染。

超重

在对蜂窝织炎的多因素分析中,BMI 增加已被证实是一项风险因素。[28][30] 这被推定是由其与静脉和淋巴引流减少的关系引起的。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