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感染性结膜炎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菌[14][15][16]细菌性结膜炎[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细菌性结膜炎由Hugh Harris先生私人收集 [Citation ends].偶尔淋病奈瑟球菌引起超急性化脓性结膜炎;该细菌可从生殖器传播到手部,然后感染眼部。[26]衣原体是持续性结膜炎的常见病因。[14]

病毒性结膜炎可由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带状疱疹病毒、传染性软疣、柯萨奇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引起。[1]腺病毒常引起流行性角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炎和非特异性结膜炎。[18][27]病毒性结膜炎具有高度传染性,直接接触感染者或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表面均可传染。[28][29]

配戴隐形眼镜可能引起角结膜炎或巨乳头性结膜炎,多由于不常更换镜片、配戴时间延长、镜片卫生不佳、可致敏的接触镜液,以及镜片的离子特性或高含水量,或镜片配适不良所致。

慢性结膜炎刺激可引起机械性结膜炎,尤其容易在睡觉时发生,常见于与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睑松弛、眼睑叠压(上睑叠压下睑)等相关的眼睑松驰综合征患者。

毒性/化学性结膜炎由化学物质(包括酸和碱)环境暴露对结膜造成的刺激引起。一些眼用制剂,例如青光眼药物、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等,常含苯扎氯胺等防腐剂,频点后可在结膜蓄积;这些防腐剂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有一定遗传倾向,有些患者因点用某些局部用药物,例如碘苷、毛果芸香碱、肾上腺素、噻吗洛尔和二乙氧膦酰硫胆而发生。

肿瘤性结膜炎由皮脂腺癌引起;辅助放疗也可引起慢性结膜炎。

病理生理学

结膜由非角化鳞状上皮层和薄的、富含血管的固有层组成。结膜还含有副泪腺和杯状细胞。

过敏性结膜炎由Ⅰ型免疫反应介导。过敏原与肥大细胞结合,并与IgE交联,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由此启动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其他介质,包括类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肝素、硫酸软骨素、前列腺素类、血栓素、白细胞三烯等。组胺和缓激肽迅速刺激伤害感受器,导致发痒、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发红和结膜充血。

感染性结膜炎常见于抵抗力下降和外源性感染。传染性病原体可由邻近部位侵入,或血行到达结膜并在结膜黏膜细胞内繁衍与复制。细菌和病毒感染均可激发白细胞或淋巴细胞级联炎症反应,使红细胞和白细胞在病变部位聚集。白细胞很容易通过扩张和通透性较高的血管到达并聚集在结膜表面。

分类

美国眼科学会诊治规范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Practice Patterns)[1]

过敏性结膜炎

  • 特应性角结膜炎

  • 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

  • 常年过敏性结膜炎

  •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 巨乳头结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

  • 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 细菌性结膜炎

  • 衣原体结膜炎

病毒性结膜炎

  • 腺病毒结膜炎

  • 疱疹性结膜炎

  • 其他病毒

更少见的结膜炎类型

  • 隐形眼镜相关结膜炎

  • 机械性结膜炎

  • 毒性/化学性结膜炎

  •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

  • 肿瘤性

  • 药物相关性。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