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新兴疗法

抗腺病毒药物

研究方向是寻求治疗腺病毒的药物。几种治疗 HIV 感染的药物和其他一些新分子药物可能比较有希望,并且已进入 II 期临床试验。现已发现扎西他滨、sanilbudine、stampidine、干扰素β、aganocide和抗骨桥蛋白肽等药物的抗腺病毒作用。抗腺病毒作用主要见于核苷逆转录酶(扎西他滨和sanilbudine)抑制剂,而不是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或蛋白酶抑制剂。[72][73]其他可用药物包括更昔洛韦和聚维酮碘 (povidone-iodine, PVI)。对 18 名患者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与无防腐剂组相比,更昔洛韦组患者的疾病持续时间减少了一半以上,从约 18.5 天减少到约 7.7 天。上皮下浸润的并发症也减少约 70%。[68]研究发现 PVI (0.8%) 游离腺病毒暴露 10 分钟后即可消除其感染性,但对细胞内腺病毒效果较弱,[74]另一项研究则发现 PVI (1.25%) 无效。[23]联合使用 PVI (0.4%) 和地塞米松 (0.1%) 5 天后 DNA 复制显著减少。[75]局部用钴螯合剂 CTC-96(又称多西维尔)在体外显示出抗腺病毒活性。[7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