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结果显示遗尿症是由许多不同亚组组成的异质性疾病。[10] 基本原则是夜间尿量和因无法唤醒而导致的夜间功能性膀胱容量不足,从而导致尿床。 在部分儿童中是由于睡眠的唤醒阈值,睡眠呼吸障碍可能加重这一问题。
睡眠觉醒障碍
对于看似有正常尿液浓度和正常的膀胱容量的儿童来说,觉醒障碍是一种合理的假设。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往往是正常尿液浓度(由实验室的尿液测试衡量),白天可能有尿频的病史——一个潜意识的学习模仿行为——只有在排尿日记中才会被阐明。
夜间多尿症
对于主诉夜间多尿或在一天之中夜晚排出他们绝大多数尿量的患儿,他们的遗尿症很可能和夜间多尿症相关。 尿常规提示尿液稀释同样可以提示夜间多尿症。
夜间膀胱过度活动症
对于报警疗法或去氨加压素治疗无效的儿童来说,病因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 通常白天由于调整了液体入量而减少了白天尿量,导致症状被掩盖了。
通常在儿童时期的早期尿液产生的生理节律形成,并导致夜间多尿减少。[11] 这是由夜间释放的精氨酸后叶加压素(AVP)或抗利尿激素(ADH)或溶质排泄的增加来调节的。[12] 患有遗尿症的大部分儿童夜间尿量增加,尤其当父母也有遗尿症时时尿量明显增加。[13] 这导致了许多关于夜间增加尿量机制的假说。 最传统的理论围绕AVP分泌的减少展开,这导致了自由水分泌的增加。 除此之外,部分儿童增加了夜间水分摄入,这从生理上导致了夜间尿量增加。 总体而言夜间更多的尿液生成意味着要克服遗尿症依赖于膀胱的功能容量,也就是依靠儿童的觉醒能力。
另一个夜间遗尿症亚型的特点是患儿有正常的夜间尿量,但是膀胱容量减少或者膀胱功能障碍。[14][15] 这些患儿可能会有正常的日间膀胱功能和尿动力以及正常的膀胱容量,或者白天的异常被掩盖了。[16] 关于为何儿童平时日间膀胱功能正常而晚上表现为不正常的理论,核心在于缺乏脑干的抑制信号,这会导致夜间膀胱不稳定。[17] 白天通过潜意识习得的增加排尿次数或减少液体摄入,此时任何病状都得以隐匿。 这些患儿往往症状更重,并且需要二线、三线或联合治疗。[14]
如果患儿拥有一个正常功能的膀胱,该膀胱有足够的容量来储存合适的尿量,但是当膀胱充盈时无法苏醒,那么他或她将会患遗尿症。 因此,遗尿症的发病基础是无法在需要排尿的时候觉醒。 有趣的是,许多家长描述患有遗尿症的儿童很难唤醒,并且有数据支持患有遗尿症的儿童与同龄的儿童相比更难被唤醒。[18] 患有唤醒障碍的儿童会同时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甚至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在这部分患儿中,纠正呼吸问题可以改善或消除遗尿症。[19]
遗尿症是指不合时宜的排尿:随着年龄增长当膀胱控制已经建立后,自主或非自主的将尿排在衣服或床上。 大多数心理年龄大于5岁的儿童已经可以自行控制膀胱。[1]
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夜间遗尿的儿童从未有过超过6个月的干燥时期。
继发性夜间遗尿症:夜间遗尿再次发生在夜间保持干燥6个月以上的儿童身上。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