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1

一名 2 岁的男孩被其母亲带到矫形骨科门诊,她为自己的儿子走路时总是不停地摔倒以及“走路时双足朝内”而担忧。他的母亲注意到这个问题已经有一年了。近期,儿科医生对这名蹒跚学步的孩子进行了检查,他认为这名的问题可能是正常的,并建议由骨科医生进行评估。他的母亲焦急地询问他是否需要穿戴矫形支具。她回忆到,自己的姨母在孩提时需要下肢矫形支具,但不确定治疗针对的是何种问题。分娩时无特殊情况发生,而且他的发育指标正常。

案例#2

一名 5 岁大的女孩因为走路时足内翻被转诊到骨科门诊。该患儿足内翻情况在过去的一年内变得更为严重,因此她的父母很担心。她的母亲尝试过鼓励孩子走路时足朝外,但是步态上仍然没有改变,她坚持认为需要采取些措施。这位母亲声称自己在孩提时代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孩子能够完成 W 形坐姿。W 形坐姿儿童照片[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W 形坐姿儿童照片由医学博士 Tamir Bloom 提供 [Citation ends].分娩时无特殊情况发生,且她的发育指标正常。

其他表现

儿童可能抱怨长期膝前疼痛,并由于疼痛无法继续参加体育运动。儿科医生可能会将其诊断为髌骨软骨软化症,予以非甾体类镇痛药从而轻微缓解疼痛症状。患儿可能因参加体育活动而疼痛加剧。父母可能会描述自己在孩提时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并且后来还多次出现髌骨脱位,体育活动因此受到限制。站立时,小孩的髌骨可能朝向内侧(有时被描述为斗鸡眼髌骨或斜视髌骨)。小孩的跑步姿势可能很笨拙,被描述为搅蛋器式步态。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