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良性呃逆的易患因素包括吞气症、过量进食及饮酒引起的胃扩张,饮用碳酸饮料,周围环境或胃肠道温度的突然变化(例如冷水浴,饮用热或凉的饮料),突然的情绪激动以及精神紧张。能够刺激横膈、膈神经及迷走神经的潜在病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电解质紊乱,毒物和药物,精神性疾病以及镇静和麻醉,都可以引起顽固性难治性呃逆。
呃逆是由于膈肌痉挛引起声门的突然关闭使吸气中断,从而发出明显的“嗝喽”声。
良性呃逆的易患因素包括:吞气症、过度进食及饮酒引起的胃扩张,饮用碳酸饮料。
其他因素包括周围环境或胃肠道温度的突变(例如冷水浴,饮用热或凉的饮料),突然的情绪激动以及精神紧张。
横膈及膈神经的刺激可以来自膈下脓肿,脾大,肝大,心肌梗死,心包炎,食管裂孔疝,食管癌或者心脏起搏器电极的异常刺激。
代谢性因素包括尿毒症,糖尿病,痛风,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低钾血症,碱中毒。电解质紊乱可以降低对呃逆反射弧的中枢抑制,导致顽固性难治性呃逆。
毒性因素包括酒精、地塞米松、地西泮、磺胺类药物、抗癫痫药物以及a-甲基多巴。[9]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