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HS 治疗取决于疾病严重程度。Hurley 分类量表近似于就诊时疾病的严重程度,可用于将患者分层,接受越来越高强度的治疗。它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4][14]

  • Hurley I 级(轻度):表现为脓肿和炎症结节但无瘢痕形成。I 级化脓性汗腺炎:发炎结节和丘疹不连续,其间有正常皮肤且无瘢痕形成[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I 级化脓性汗腺炎:发炎结节和丘疹不连续,其间有正常皮肤且无瘢痕形成由 R.A.Lee, MD, PhD 提供 [Citation ends].

  • Hurley II 级(中度):表现为脓肿和炎症结节并有瘢痕形成。但是,炎症皮损和瘢痕之间有正常皮肤区域分隔。II 级化脓性汗腺炎:发炎结节和瘢痕,其间有正常皮肤区域[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II 级化脓性汗腺炎:发炎结节和瘢痕,其间有正常皮肤区域由 R.A.Lee, MD, PhD 提供 [Citation ends].

  • Hurley III 级(重度):瘢痕广泛相连,伴或不伴活跃性炎症皮损。III 级化脓性汗腺炎:瘢痕、囊肿、粉刺和炎症结节相连[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III 级化脓性汗腺炎:瘢痕、囊肿、粉刺和炎症结节相连由 R.A.Lee, MD, PhD 提供 [Citation ends].

治疗通常涉及多学科。[1]应考虑尽早转诊至相应专科(皮肤科、传染科或整形外科),以讨论医疗和手术方案。内科治疗分为 4 大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 (NSAID)、激素制剂和全身用维 A 酸。虽然所有类别的药物均可在任何阶段使用,但是应考虑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平衡。

急性症状

可使用切开引流来缓解因脓液累积造成的疼痛和肿胀。但是,该疗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复发。也可口服抗生素,但可能需用药 6-8 周。

I 级(轻度)疾病

I 级定义为有 1 处或更多处脓肿,无窦道或瘢痕形成。[4]I 级化脓性汗腺炎:发炎结节和丘疹不连续,其间有正常皮肤且无瘢痕形成[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I 级化脓性汗腺炎:发炎结节和丘疹不连续,其间有正常皮肤且无瘢痕形成由 R.A.Lee, MD, PhD 提供 [Citation ends].

应强调外用药。[14]可定期局部用抗生素(如克林霉素或甲硝唑)或局部用抗菌素(如六氯酚或氯己定)以减少细菌过度生长。在一项临床试验中,局部用克林霉素 1% 溶液(一天 2 次)与口服四环素同样有效。[15]局部治疗应持续 8 周。

选择局部还是全身用抗生素应基于细菌培养的敏感性、疾病程度和患者依从性。定期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可有效降低 HS 皮损感染。[15]治疗应至少持续 8 周。

疼痛程度通常与炎症程度有关。因此,针对炎症的治疗通常能够有效减轻疼痛。在使用其他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之前,应先按需使用 NSAID。

II 级(中度)疾病

II 级定义为复发 1 次或多次,广泛存在孤立的有窦道和瘢痕的脓肿。[4][14]II 级化脓性汗腺炎:发炎结节和瘢痕,其间有正常皮肤区域[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II 级化脓性汗腺炎:发炎结节和瘢痕,其间有正常皮肤区域由 R.A.Lee, MD, PhD 提供 [Citation ends].

II 级疾病患者应更长时间使用全身性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使用最广,但也应考虑使用其他种类的药物(如克林霉素)联用利福平。[14][16]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皮肤反应,因此被视为二线疗法。克林霉素加利福平治疗应持续 10 周。多西环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治疗应持续 8 周。

除口服抗生素外,应持续局部用抗生素或局部用抗菌药。应考虑对有明确的经前发病女性使用至少 8 周的抗雄激素药物(如螺内酯)。[17][18]螺内酯的使用应仅限于采用充分节育措施的女性。应考虑使用抗炎药(如氨苯砜),联合或不联合短期使用(3-4 周)泼尼松(泼尼松龙)。[19]通常在使用氨苯砜 12 周时可见改善。可能需要无限期施药以维持病情缓解。伴发寻常痤疮的患者可考虑口服异维 A 酸。[20]异维 A 酸为致畸药物,女性在使用该药治疗前应进行妊娠试验。患者还需要咨询该药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口服异维 A 酸应至少持续 6 个月。

III 级(重度)疾病

III 级定义为多发性脓肿以及相互连接的窦道与瘢痕。[4]III 级化脓性汗腺炎:瘢痕、囊肿、粉刺和炎症结节相连[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III 级化脓性汗腺炎:瘢痕、囊肿、粉刺和炎症结节相连由 R.A.Lee, MD, PhD 提供 [Citation ends].

III 级疾病治疗策略与 II 级疾病治疗策略重叠。但是,可能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TNF-α 抑制剂(例如英夫利西单抗、依那西普和阿达木单抗)是强效抗炎药,已成功用于治疗一些病例,尤其是在联合全身性应用抗生素时。[14][21][22][23][24][25][26][27][28]虽然不认为它是单纯HS的标准治疗,但在治疗相关合并症(如炎症性肠病)时常会使用这些药物。[21][22][23][29]应持续治疗至少 12 周,再在此时评估治疗效力。一般而言,可考虑联合用药来治疗重度疾病。泛发性瘢痕形成只能通过外科手术治疗。

瘢痕形成的外科管理

局部切除术适合边界清晰,并且较小的静态皮损。手术治疗的标准是切缘宽而深的广泛切除术。考虑到切除的大小和相应修复术以及已有特定激光机,可以转诊整形外科和/或皮肤外科。[30][31][32][33]

一般不建议采用破坏性方法,如冷冻疗法。二氧化碳激光机和 Nd-YAG 激光机的消融治疗显示有前景。对单独表皮化窦道选择性使用“去顶术”可有效治疗特异性复发性皮损。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