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血清学检测是出生后的风疹感染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患者表现为全身性斑丘疹、发热>37.2°C (99°F)、关节痛、关节炎、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有风疹危险因素(未完成免疫接种、接触风疹患者、前往风疹流行地旅行)和临床表现的人,应开展诊断性检验。识别被感染者可能可以阻止风疹传染给易感人群,特别是孕妇。诊断性检测还可以检出具有易感风险的个体,并且发现风疹潜在的并发症,例如关节炎、血小板减少症或脑炎。

临床特征

皮疹往往是风疹患儿的首发表现。风疹的皮疹是红色不连续的斑丘疹,有时伴有轻度瘙痒,并且受热会加重。皮疹通常先出现于面部,从头部向足部播散,皮疹上偶尔可能会有瘀点,上颚可能也有瘀点。皮疹持续时间平均为 3~4 d。

多达 50% 的感染表现为>37.2°C (99°F) 的低热。前驱症状包括乏力或其他轻微全身症状,在成年人中比儿童更常见。学龄儿童和成人通常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并且在出疹前数天出现。关节痛和关节炎常见于成人(成年女性患者发生率高达 70%),但不常见于儿童。最易受累的关节是手指、手腕和膝盖。关节症状通常与皮疹同时发生,并且可能会持续数周。这些症状极少复发或慢转。[16]

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可出现耳后、颈后及枕部淋巴结轻度肿大,最早可在皮疹出现前1周发现。 典型的淋巴结无触痛,活动度好。 大约70%的青少年和成人合并非化脓性结膜炎,但是在儿童较少见。出生后风疹皮损[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出生后风疹皮损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公共卫生图片库 [Citation ends].

检查

风疹疑似病例应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在几乎所有的临床发作患者中可以检测到抗风疹 IgM 抗体,并且持续数周至数月。由于风疹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检测的特异度 <100%,许多 IgM 阳性结果为假阳性。因此,IgM 检测结果阳性时,应分别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风疹免疫球蛋白 G(相隔 2 到 3 周)或检测免疫球蛋白 G 亲和力来进行确诊。恢复期较急性期血清风疹 IgG 的4倍升高或由阴转阳指示急性感染,并作为确诊试验,或者认为风疹 IgM 结果为假阴性。低亲和力免疫球蛋白 G 抗体表明为最近的感染,高亲和力免疫球蛋白 G 表明为较久远的感染。CDC: laboratory protocols - rubellaCDC: laboratory support for surveillance of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直接检测临床标本的风疹 RNA,或体外组织孵化培养后进行检测也可以确认感染。从临床标本中分离风疹病毒具有诊断作用;但病毒培养需大量人工,并且仅可在专门的参考实验室中进行。分离风疹病毒进行 PCR 分子分型对于流行病研究非常重要,所有确诊或高度怀疑风疹的病例均应进行病毒分离。病毒检测对由于存在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风险而可能需要专门母婴管理的孕妇来说尤为重要。

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其他的常规实验室检测。 如果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出现散在瘀点,或者怀疑其他严重感染,可以检测血常规。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