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外用氯菊酯 : (5%) 从颈部往下涂抹到足底,保留 8-14 小时后冲洗干净;如果 10-14 天后仍有螨虫存活迹象,可能需要重复治疗
伊维菌素 : 200 μg/kg,口服,单次使用,之后在 10 天内可给予第 2 个疗程
或
外用伊维菌素 : (0.5%) 咨询专科医生以获得剂量指导
为了缓解皮疹和瘙痒带来的不适感觉,并阻止疾病传播,应当对疥疮成人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应当在诊断时就开始。氯菊酯乳膏通常是相当安全的,它具有较低的毒性和透皮吸收率。有研究表明,氯菊酯治疗后发生瘙痒的概率比伊维菌素要低。[24] 因需要涂抹从颈部向下的整个身体,用药不足可能成为有效治疗的障碍。医生应当提醒患者确保其在所有病灶区域涂抹了氯菊酯,包括手指/脚趾缝隙、指甲/趾甲下和腹股沟。对菊花过敏的患者不应当使用氯菊酯。
伊维菌素通常作为口服用药,如果有大量患者需要治疗时(例如整个养老院的成员),首选这种治疗。口服治疗明显比外用治疗容易进行,因此依从性更高。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性伙伴、密切接触者和家庭接触者进行治疗非常重要。为降低再感染的几率,在首次治疗后一天内,应将患者近期穿过的衣服和使用过的床上用品置于不低于 60°C(≥140°F)的热水中清洗并烘干。[5]
抗组胺类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外用氯菊酯 : (5%) 从颈部往下涂抹到足底,保留 8-14 小时后冲洗干净;每 2-3 天重复涂抹 1 次,持续 1-2 周
或
苯甲酸苄酯 : (5% 或 25%)从颈部往下涂抹至足底,保留 8-14 小时后冲洗干净;每 2-3 天重复涂抹 1 次,持续 1-2 周
-- 和 --
伊维菌素 : 200 μg/kg,口服,第 1、2、8 天每日 1 次;可以在第 9、15 日给予额外剂量(5 天疗程),或者在第 9、15、22 和 29 天(7 天疗程)给予额外剂量,具体取决于感染严重程度。
挪威疥疮患者通常有手掌和足底角化过度。他们携带大量螨虫,传染性极高。经常需要进行长疗程联合治疗。这种情况多见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患者。[5]
考虑到患者携带大量寄生虫,推荐可以采用 3 天、5 天或 7 天疗程的口服伊维菌素,具体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同时外用氯菊酯,每 2-3 天应用 1 次,疗程 1-2 周,直到所有鳞屑和结痂消退。[25] 如果可用,苯甲酸苄酯可以作为氯菊酯的替代品使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建议,每日涂抹氯菊酯,连续 7 天,接下来每周涂抹两次直至痊愈,并配合口服伊维菌素治疗;[27] 但是,这种疗法可能引起患者无法耐受的皮肤刺激。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性伙伴、密切接触者和家庭接触者进行治疗非常重要。为降低再感染的几率,在首次治疗后一天内,应将患者近期穿过的衣服和使用过的床上用品置于不低于 60°C(≥140°F)的热水中清洗并烘干。[5]
抗组胺类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外用尿素 : (20-40%) 涂抹至角质化皮肤区域,每日 1 次,直至痊愈
在挪威疥疮治疗时,用于增强药物穿透力,在这种患者中,皮肤通常存在角化过度。[35]
尿素乳膏应每日使用 2 次(除了使用氯菊酯的晚上),以减轻角化过度;氯菊酯乳膏应当在晚间使用,每周 1 次,直到结痂已经改善。
外用氯菊酯 : (5%) 从颈部往下涂抹至脚底(成人),或者涂抹头皮、颈部和发际线下至足底(12 岁以下儿童),8-14 小时后冲洗干净;10 至 14 天后如果仍有螨虫存活迹象,可能需要重复治疗
根据 SPC,有关妊娠期使用氯菊酯乳膏及增加胎儿风险的资料有限。因此,在妊娠期仍旧推荐将氯菊酯乳膏作为疥疮治疗的首选用药。已经在年幼至 2 月龄的婴儿中对氯菊酯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药是安全的。2 月龄以下婴儿很少被诊断出疥疮,所以缺乏相关数据,但是也没有证据表明在该人群中使用有副作用。[36]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性伙伴、密切接触者和家庭接触者进行治疗非常重要。为降低再感染的几率,在首次治疗后一天内,应将患者近期穿过的衣服和使用过的床上用品置于不低于 60°C(≥140°F)的热水中清洗并烘干。[5]
抗组胺类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