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大多数急性支气管炎病例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引起急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毒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相同,包括冠状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已从新兵及大学生等一些年轻人群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分离出其他病原体,例如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但是,只在少数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发现这些病原体,尚不清楚这些病原体是否可引起症状。一项研究显示这些病原体的作用并不确定:对于支原体感染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大环内酯类治疗,其恢复速度与同样采用该抗生素治疗,但无支原体感染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相比,并无加快。[6]

病理生理学

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是由支气管壁的急性炎症引起,这导致黏液产生增多并伴有支气管水肿。这引起排痰性咳嗽,排痰性咳嗽是下呼吸道感染的标志。虽然感染可能会在几天内清除,但支气管壁的修复可能需要几周。修复期间,患者会持续咳嗽。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功能检查显示是类似于哮喘的支气管梗阻。随着急性支气管炎症状的减轻,肺功能恢复正常。

半数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持续>2 周。[2]四分之一的患者可咳嗽持续> 1 个月。这种情况称为支气管炎后综合征。这一时期可能反映出急性感染清除后支气管壁修复仍在进行。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