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监测

呈现为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扑动的患者需要长期随访。

  • 根据病因(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或心力衰竭)的性质不同,患者应至少每3~6个月定期随访。

  • 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需要心电监护。 由于氟卡尼和普罗帕酮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推荐性运动负荷试验评估药物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

  • 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必须定期随访检查和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

继发于可逆病因的持续性心房扑动,如果病因已去除,初始治疗和心房扑动评估后不需要长期随访。 对于复发高危人群,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随访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大类:

  • 相关的内科/心脏病诊断的适当治疗

  • 治疗效果的定期评估

  • 治疗的不良作用或并发症的定期评估

  • 充分抗凝的维护和监测

  • 如果潜在的心血管问题发生变化或进展或心房扑动成为永久性时,需重新评估目前的治疗。

少数心房扑动患者经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消融)后仍存在无症状复发时,应考虑长期慢性抗凝。 如果患者心房扑动发作时有症状,需考虑行动态心电图、事件监视器、起搏器以及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最大限度的评估心室率控制的情况以及测量心房扑动事件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显然,既往心房扑动病史的患者,临床症状出现任何变化,内科医师均应寻找复发病因。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