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大肠杆菌,见于约 80% 的病例。[11] 其他相对少见的病原体包括腐生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其他细菌,例如:假单胞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和 B 族链球菌。[11]

尽管多年来抗生素被广泛使用,但大肠杆菌仍然是全球各地尿路感染 (UTI) 的主要病原体。然而,根据当地的抗生素临床使用,流行的大肠杆菌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在每个地区都有所不同。随着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尿路感染一线治疗的最佳实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争论。

慕尼黑一项研究显示,在大型尿路感染患者队列中,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甲氧苄啶的耐药性较高 (>20%),而呋喃妥因和磷霉素的耐药性则较低。[6] 相反,研究发现在广泛使用磷霉素的西班牙,磷霉素耐药率相当高,特别是在多重耐药菌群中。[12] 广泛使用抗生素使地方耐药特点发生改变,这一现象令人忧心,长此以往将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构成不同的挑战,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议程。

病理生理学

大肠杆菌或其他胃肠道和阴道的正常菌群可被引入尿道从而导致感染。这可发生于性生活过程中(多见于性活跃的年轻女性)或通过临近组织的逐渐定植所致。细菌也可通过膀胱镜检查和留置导尿管等操作进入正常状态下无菌的尿道。膀胱出口或免疫异常等自然防御屏障的破坏使得细菌更容易存活或感染机体,除此之外,膀胱内病理改变,例如膀胱结石,也潜伏大量细菌。

某些大肠杆菌菌株表达能增强泌尿系致病性的细菌毒力因子。一项研究发现,α-溶血素、菌毛和甘露糖抵抗性 IVa 型凝集素等细菌毒力因子的存在与膀胱炎进展至急性肾盂肾炎的进程相关。[13] Tamm-Horsfall 蛋白是正常尿液中最常见的蛋白质,与大肠杆菌的菌毛相结合,可阻止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在尿路上皮定植。[14]

分类

复杂的

对于具有如下情况的患者,推荐进行更加广泛的评估,和更长周期的治疗:男性、妊娠、Foley 导尿管、复发性尿路感染史、结构性或功能性膀胱异常、近期近期尿路操作史、耐药菌感染史、非复杂性膀胱炎治疗失败史、或免疫抑制状态(例如糖尿病、肾移植)。[1]

单纯性

不伴有上述合并因素的患者。

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应与无症状性菌尿 (asymptomatic bacteriuria, ABU) 相鉴别。ABU 定义为无尿路症状时,连续 2 个中段尿液样本(女性)或 1 个尿液样本(男性)中出现细菌生长。[1] ABU 并非感染,而是共生菌定植。[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