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同。
术前 MR 检查结果可能发现子宫结合带(内肌层)弥漫性或局灶性增宽、子宫内膜组织岛、腺体囊状扩张或出血、子宫内膜层向肌层的线条状辐射、子宫肌层内肿块(腺肌瘤)。
腹腔镜可发现盆腔正常或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切除术后的组织病理标本可发现子宫肌层内存在子宫内膜的腺体和子宫肌层间质。
症状主要局限于膀胱,例如尿频和尿急。患者常主诉膀胱充盈时疼痛,排空后缓解。
常伴有弥漫性慢性疼痛和性交痛,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困难。
水扩张辅助下行膀胱镜检查可发现血管小球(黏膜针状出血)和因膨胀介质溢出形成的 Hunner 溃疡。
氯化钾敏感试验:导尿管向受试者膀胱灌注稀释氯化钾溶液,注意受试者尿频、尿急的评分变化。
急性盆腔炎(PID)的典型表现为发热、恶心、急性疼痛,伴有阴道恶臭分泌物和宫颈摇摆痛或附件压痛。
慢性 PID 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区分困难。
宫颈淋球菌或沙眼衣原体培养可能为阳性。
盆腔超声检查时,不同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均质、低回声,PID 包块可表现为附件区混合回声包块。
可表现为无症状的偶然发现的盆腔包块,或表现为急性而非慢性疼痛,例如当出现出血性囊肿时。
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und, TVUS)检查时,不同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均质、低回声,卵巢良性囊肿可表现为卵巢增大,伴单纯或复杂囊性结构。超声是区分囊性和实性结构的理想选择。
晚期卵巢癌的典型表现包括食欲缺乏但体重增加,腹围增加和大便习惯改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上皮来源的卵巢癌的少见高危因素之一。
阴道超声下表现为附件多房性、囊实性包块或伴较厚的分隔及腹水形成。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即为晚期。
组织病理学可包含多种细胞类型,多种染色可帮助确诊或鉴别诊断。
临床鉴别可能困难。
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盆腔痛和性交痛,甚至因痉挛和疼痛而无法性生活。
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可在盆腔及阴道直肠检查时引出局部痉挛痛和压痛。
目前尚无诊断性试验,其他检查亦可无阳性发现。
痛觉过敏或痛觉迟钝,伴有烧灼感或电击样痛。
目前尚无诊断性试验,其他检查亦可无阳性发现。
多数无症状,但常可表现为月经过多或月经不规则。
盆腔检查可发现增大的、结节状的盆腔包块,形状、大小各异。
阴道超声检查表现为同心、实性低回声,可位于子宫内膜内(黏膜下)、肌层(肌壁间)或肌层外(浆膜下)。小的肌瘤可以为等回声,但如果肌瘤发生钙化,也可以表现为高回声。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