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生育年龄、阳性家族史、未育及苗勒管畸形。
原发性痛经在年轻女性中非常普遍,很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的痛经区分。
如痛经进展或变得不规律,则应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
慢性疼痛常由多种原因所致,但必须考虑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
性交痛,尤其是深部性交痛,常由盆腔解剖扭曲和子宫直肠隔受累所致。
在不明原因不孕的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可高达40%。[37] 这些患者可能没有其他症状。
瘢痕形成或前列腺素生成过多可影响受精卵形成或着床。
直肠阴道检查可触及。
触及“吉他弦”样结构伴压痛是腹膜结构受累的典型表现,其敏感性高达85%。[38]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可在盆腔检查时发现。虽然常为 III 或 IV 期,但这些患者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晚期发现腹膜纤维化及盆腔粘连,可能与“冰冻骨盆”相关(子宫直肠窝与盆腔器官固定),常表现为子宫压痛。
高达 30%-85% 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伴有抑郁。[30] 因此,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尤其当伴有慢性疼痛时,应评估抑郁相关体征(如精神运动迟缓、烦躁、感情迟钝)和症状(如情绪低落、悲伤、情绪痛苦、焦虑)。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