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与强迫性障碍密切相关,包括强迫症家族史和与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科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疾病(PANDAS)

强迫观念

侵入性的,不必要的,让人焦虑的想法,导致显著的痛苦

患者通常承认这些想法是荒谬的。

常见的强迫观念包括对传染的恐惧、对精确或对称的苛求、对伤害他人的恐惧、强迫性性行为(性欲痴迷)、宗教迷恋、对行为不被人接受的恐惧以及对犯错误的恐惧。[41]

强迫行为

重复的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消除强迫观念导致的焦虑。

强迫行为可以短暂的缓解焦虑,并且是自我强化的。

常见的强迫行为包括清洁、洗手、检查、分类和排序、囤积、寻求别人的保证。

常见的精神强迫行为包括计数、反复默诵字词、反复思考以及试图“中立”的想法。[41]

较高频率的强迫行为与治疗抵抗相关。[29]

分裂型人格障碍

同时伴随分裂型人格障碍可作为疗效较差的预测指标。[29] 可能需要早期转介会诊,以便调整治疗。

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的并发存在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强迫性障碍症状,发生治疗抵抗的可能性更大。[30] 可能需要早期转介会诊,以便调整治疗。

运动协调性差

由特定或弥漫性脑结构异常引起。

已作为一个筛查工具,用以识别强迫性障碍患者的一个潜在性亚群,该群体对治疗反应较差。[31]

可能需要早期转介会诊,以便调整治疗。

感知觉障碍

由特定的或弥漫性脑结构异常引起。

已作为一个筛查工具,用以识别强迫性障碍患者的一个潜在性亚群,该群体对治疗反应较差。[31]

可能需要早期转介会诊,以便调整治疗。

顺序完成复杂运动任务困难

由特定的或弥漫性脑结构异常引起。

已作为一个筛查工具,用以识别强迫性障碍患者的一个潜在性亚群,该群体对治疗反应较差。[31]

可能需要早期转介会诊,以便调整治疗。

其他诊断因素

男性

男性性别与发病较早、慢性病程相关,通常预示治疗反应较差。[28]

危险因素

强迫症的家族史

遗传因素很重要,因为同卵双生双胞胎比异卵双生双胞胎更容易表现出强迫性障碍症状。[7] 强迫性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患强迫性障碍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8]

PANDAS(与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疾病)

β-溶血性链球菌抗体与基底节蛋白质的交叉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可以引起或加剧强迫性障碍症状。[26]

妊娠

在一项针对 59 名女性强迫性障碍患者的研究中,39% 的参与者是在妊娠期出现了强迫性障碍症状。[20]

男性(早发,长病程,治疗抵抗)

男性性别与发病较早、慢性病程相关,通常预示治疗反应较差。[28]

强迫出现的频率增加(治疗抵抗)

与治疗抵抗相关。[29]

首发年龄早(治疗抵抗)

与治疗抵抗相关。[29]

强迫症的住院史(治疗抵抗)

与治疗抵抗相关。[29]

分裂型人格障碍(治疗抵抗)

同时伴随分裂型人格障碍可作为疗效较差的预测指标。[29] 可能需要早期转介会诊,以便调整治疗。

抽动障碍(治疗抵抗)

抽动障碍的并发存在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强迫性障碍症状,发生治疗抵抗的可能性更大。[30] 可能需要早期转介会诊,以便调整治疗。

特定或弥散性脑结构异常(治疗抵抗)

患者疗效可能更差。[31] 可能需要早期转介会诊,以便调整治疗。

罕见情况下,纹状体病变或脑外伤也会导致强迫性障碍。[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