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筛查

由于青光眼大多无任何症状,故筛检尤为重要。 大约50%的病例未被发现。[16] 一旦确诊,当前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部分病例最终发展为失明。[17] 筛查包括常规的散瞳检查以及视盘、视野检查。筛查对高风险患者(一级亲属患有青光眼或属于某些特定种族 [例如非裔加勒比人] 的患者)尤为重要。单纯检查眼压并不是充分的青光眼筛查技术。[1]

基于危险因素分层的筛查

有一级亲属罹患青光眼的人群或黑种人需要按以下频率接受筛查:

  • 年龄在 20-29 岁之间,每 3-5 年 1 次

  • 年龄在 30-64 岁之间,每 2-4 年 1 次

  • 年龄大于65岁,每1~2年1次

白种人(无一级亲属罹患青光眼)需要按以下频率接受筛查:[1]

  • 年龄在20~29岁之间,最少1次

  • 年龄在30~39岁之间,最少2次

  • 年龄在40~64岁之间,每2~4年1次

  • 年龄大于65岁,每1~2年1次

对于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怀疑有青光眼的患者,应行进一步检查。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