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鉴别诊断

常见

病史
查体
首要检查
其他检查

原发性痛经

发生在初潮后6-12个月,排卵周期建立时;疼痛主要位于下腹部,呈痉挛性,可放射至背部和大腿内部,通常持续8-72小时,伴随月经血流出而发生或在月经来潮前的几个小时发生;与疼痛相关的全身症状,例如呕吐、恶心、腹泻、乏力和头痛。

通常正常

  • 无初始检查: 临床诊断

阴道分泌物;发热;不规则阴道出血;既往性传播疾病或者盆腔炎性疾病病史

黏液性脓性宫颈分泌物;宫颈(和阴道)红斑;宫颈举痛;子宫和/或附件区压痛

  • 生殖器淋病和衣原体培养或检测: 阳性 更多
  • 白细胞: 白细胞计数增多或正常 更多
  • 红细胞沉降率 (ESR): >20 mm/小时 更多
  • 盆腔超声: 正常或存在附件区包块 更多

在月经前和经期出现盆腔痛,或者在月经周期的其他时间段出现盆腔疼痛;随着时间推移,症状逐渐加重;性交痛;排便困难

膀胱子宫陷凹结节;宫骶韧带增厚、触痛或者有结节;子宫固定或后倾;宫颈偏移;附件区包块。

  • 盆腔超声: 可能显示存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诊断性腹腔镜手术: 粉状烧焦样的病灶为异位的子宫内膜

子宫腺肌病

通常为经产妇;在产后出现症状;月经量多或者异常出血

增大的球形子宫;子宫压痛,尤其在月经期

  • 盆腔超声: 正常或增大的子宫 更多
  • 盆腔MRI: 增大的子宫;子宫肌层内信号强度异常 更多

月经量过多和/或经期延长;异常阴道出血;盆腔压迫症状;尿频和/或尿急;便秘;直肠压迫症状

形态不规则的增大子宫

  • 盆腔超声: 子宫平滑肌瘤在超声下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包块;超声能够提供平滑肌瘤的特点,包括位置、大小和数量。 更多
  • 子宫声学造影: 识别子宫黏膜下平滑肌瘤的宫腔内部分。
  • 盆腔MRI: 显示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更多
  • 子宫内膜活检: 正常 更多

子宫息肉

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过多或者月经间期出血

正常;罕见情况下,窥器检查时可见息肉突出超过宫颈外口。

  • 盆腔超声: 子宫内侧有一个孤立的包块 更多
  • 宫腔镜: 可见子宫内侧有一个无蒂或者带蒂的包块

罕见

病史
查体
首要检查
其他检查

月经周期中期突然发生的一侧疼痛

附件区包块和/或压痛

  • 盆腔超声: 附件区囊性结构 更多

一侧腹痛;症状突然出现;恶心和呕吐;盆腔手术史

附件区包块和/或压痛

  • 盆腔超声: 静脉和淋巴管引流管受阻(扭转)导致卵巢增大 更多
  • 诊断性腹腔镜手术: 扭转的增大卵巢 更多

梗阻性苗勒氏管异常

周期性疼痛;伴随月经初潮发生或在初潮后不久出现

盆腔包块或子宫不对称增大

  • 盆腔超声: 苗勒氏管畸形;发育不完全、互不交通的子宫角,周围环绕血流
  • 盆腔MRI: 苗勒氏管畸形;发育不完全、互不交通的子宫角,血供受限 更多

宫颈狭窄

因宫颈发育异常行手术治疗的既往史;继发性闭经;周期性疼痛

正常或增大的子宫

  • 盆腔超声: 子宫正常或者存在积液 更多

近期内放置宫内节育器 (IUD);子宫穿孔的患者可能表现出腹膜炎体征;膀胱穿孔的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膀胱炎,并且抗生素治疗无效。

存在穿孔时,通过宫颈可能无法看到宫内节育器的尾丝。

  • 盆腔超声: 在子宫内侧可见带回波声影的装置 更多
  • 腹部X线摄影: 腹腔内有强回声装置;如果发生了穿孔,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更多

Asherman综合征

妊娠后行钳刮术导致月经不规律;较少情况下,可导致反复流产和继发性不孕症。

正常

  • 子宫声学造影(或者子宫输卵管造影): 异常扭曲的子宫内膜腔伴随多发性粘连 更多
  • 盆腔超声: 由于粘连导致子宫腔部分封闭 更多
  • 宫腔镜: 被纤维组织扭曲的宫腔;输卵管开口可能堵塞

盆腔淤血综合征

钝痛,站立或进行其他身体活动时加重;可能有深部性交痛,性交后压痛,月经不规律或者背部疼痛。

双合诊检查时有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和/或子宫压痛

  • 腹腔镜: 扩张的盆腔静脉 更多
  • 盆腔超声: 扩张的盆腔静脉 更多
  • 盆腔静脉造影: 经子宫注射水溶性、不透射线的造影剂,可显示出盆腔静脉轮廓;依据卵巢静脉直径、卵巢静脉丛淤血以及造影剂消失所消耗的时间,可对静脉造影结果进行评分;评分达到6分,可诊断为盆腔淤血。 更多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